2012年郓城县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 1月10日在郓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郓城县人民政府县长 蔡维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郓城县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8.2∶54.5∶27.3,二三产业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8元,比上年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利税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 41.5%;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用电量、一般工商业用电量、家庭轿车拥有量、在职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市各县前列。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彭庄煤矿、赵楼煤矿、郭屯煤矿达产,郓城煤矿掘进顺利,煤炭产量达到650万吨、比上年增长56.63 %,实现利税1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上缴税金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洪达化工年产15万吨合成氨15万吨硝酸、富海能源年产120万吨焦化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或正在试生产,赵楼综合利用电厂、勇智化工、洪鼎化工、中海油液化天然气、多友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县煤化工园区列入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纳入全省7个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对我县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世界500强中海油投资65亿元的清洁能源项目落户园区,在建项目达到11个。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0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城乡面貌逐步改观。新建改建了跃进路等9条总长10.7公里的城区道路;建设了城区3座跨河大桥;完成了宋江河一期西岸硬化绿化工程;铺设各类管网35公里,保洁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达到93万平方米,完成人防结建工程3万平方米,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拓宽改造了日东高速连接线,启动了220国道郓城南段改造工程;郓赵路、李黄路北段、能源大道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被评为全省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先进县。改造加固窄危桥7座,加强公路养护,确保了道路畅通。实施了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三农”工作不断加强。粮食总产突破20亿斤,实现“八连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新增优质
农产品基地3.5万亩,造林面积4万亩,肉蛋奶总产达到15.4万吨,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生猪调出奖励大县和全省林业产业、林下经济、美国白蛾防治先进县。人工增雨作业4次,有效缓解了春季旱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6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各类补贴资金1.47亿元。启动了立体互补式农田水利体系建设,疏浚中小河道和田间沟渠407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1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2%,农业综合开发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启动整村迁建项目33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
服务业日益繁荣。水浒好汉城二期、宋江湖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在建设,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基地”,我县被纳入全省10个国民休闲汇试点县,荣获“中国好汉之乡”称号。新增农村加盟店、专营店220处;开展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兑付补贴资金5256万元,拉动农村消费4.75亿元。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12亿元,增长17.5%。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9%;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2.3万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保险待遇6.58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8.5万平方米。城乡低保对象达到4.5万人,发放低保金4658万元;义务兵优待金发放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3000元;投资120万元,为所有乡镇敬老院安装了供暖设施。“银龄安康”保险参保老人达到10万余人,参保率达到61%,办理老年证10万件,为85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金13万元。开展了全省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活动,85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校舍和实验室、微机室等功能用房9.9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了21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合并调整中小学校84处,高考重本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开展了各类卫生监督执法检查121次,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06处。投入重大疾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资金240万元。新建文化大院65处、农家书屋105处,19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全省领先的治安防控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侦破的案件占比达80%以上;强力开展“清网”行动,抓获各类逃犯467名,全县刑事发案率下降13.7%,群众满意度达到97.24%,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强化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发放各类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637万元,救助贫困计生家庭1200户。开展了22次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法违规企业18家。开展了4次安全生产集中行动,查处危化品违法建设项目8家。民兵预备役基干队伍达5600人,603名青年应征入伍,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县。城乡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5%以内。馆藏档案5.8万卷,规范化建档率92%。编纂出版了《郓城县志》。调整设置地震观测点 21处,建设强震台1处。积极做好侨务工作,争取援建项目资金85万元。尊重群众宗教信仰,创建省级规范化宗教活动场所2处。慰问留守儿童750名,调解妇女儿童权益纠纷72起,有效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坚决维护县委的权威,坚持向县人大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