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29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以上;争取年内干部职工人均增资400元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突出依法行政,全力抓财源引人才,激发科学发展的创造力
依法行政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既加快发展,又要科学发展,既干事创业,又要依法行政。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各级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制定培训计划,聘请法制专家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轮训。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成立专门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吸收“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集体决策。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定期组织力量对各类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明察暗访”,实现行政执法监督的常态化、社会化。请县人大、县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和专题视察,及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汇报会、座谈会、恳谈会,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影响政府形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公开处理,严查深究。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拓宽渠道,创造条件,让老百姓了解政府、评议政府、监督政府、支持政府。
优质财源是科学发展的保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植骨干财源;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植基础财源;加快煤电化综合开发,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培植新型财源。加大组织财政收入力度,完善税费控管体系,严格依法治税管费,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治税的长效机制;强化税源管理,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实现财政收入较好较快增长。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规范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搞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年内力争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以上,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5%以上,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1个,过5000万元的5个。
高端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支撑。高层次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围绕全县煤电化工、新兴战略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年内引进企业职业经理人5名,国际知名专家不少于2名,专业技术人才30名;大力实施教坛精英和名医培养工程,为三处高中引进齐鲁名师或高学历、高水平教师20名,引进培养省内外名医20名。围绕社会服务创新,刚性引进社会工作人才3名以上。积极做好农业、城建、文化旅游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农林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人以上,城乡规划、生态建设方面的硕士以上专业人才3名,文化旅游方面的人才13名以上。制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引进来,留得住”的保障机制。组织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优秀科技工
作者”和“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活动,重奖创新创业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一个百川归海、人才辈出的郓城,必将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郓城。
(二)突出产业带动,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增创跨越发展的竞争力
创优产业平台。按照“土地集约、企业集中、功能配套、资源共享”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集成共享,壮大园区内主导行业,稳定主导产业链,大力发展后续产业,鼓励补链、支链企业配套发展,形成企业联合、过程耦合、链条稳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高标准编制完成县煤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县煤化工园区和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年内策划论证项目300亿元以上,储备项目150亿元以上。投资2亿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改建道路16.2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积极筹建县煤化工园区消防中队,配套完善消防设施;规划建设双回路110千伏变电站,确保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工程投入运营。年内县煤化工园区和县工业园区新扩7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和项目关联度,优化园区产业和项目布局,加快整合园区资源,对征而未用、不履行合同的,依法收回用地;对建而不投、投而无效的,盘活存量资产和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年内县煤化工园区和县工业园区落地建设投资过10亿元项目3个、过5亿元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15个,总投资8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0亿元。着眼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配套建设水、路、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年内引进高新技
术企业4家,计划总投资40亿元以上,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以上。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14%。
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亿元项目工程”,着力做强龙头企业、做大骨干企业、做优成长型企业、培育上市企业。以鲁能煤电、洪达化工、富海能源、多友科技等企业为重点,扶持煤电化工企业集群式发展;以恒基集团、宏发机械、华亿达纺织、烟郓彩印、神舟食品、顺兴木业等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快速膨胀规模。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逐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倾斜生产要素,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全力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富仕达食品尽快完成境外上市,培育富海能源、恒基工程机械等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力争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1家以上,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力争纳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过5000万元的5家以上,过1000万元的20家以上。
增强产业实力。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洪达化工与中科院大连物化所、中石油辽化设计院,富海能源与丹麦托普索公司、中海油化工设计院,绅联生物与清华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增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力争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2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0.9%以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年内创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由县政府牵头,年内组织一批重点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分别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集中学习培训;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著名企业家来我县授课,提升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