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在品读、感悟、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五.课时分配
8.《古诗二首》…………………………………………………… 2课时
文案
标准
9.《黄山奇石》……………………………………………………2课时
10.《日月潭》…………………………………………………… 2课时
11.《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3课时
文案
标准
沈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课题 8.古诗两首 教学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内容 1.知识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能力目标: 教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目标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学会书写9个字。 重点 2.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难点 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教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探究法、交流法 学情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分析 教学 图片、课件 准备 ★ 教 学 预 案 第一课时 再设计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文案
标准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随机出示:登颧雀楼插图 3. 指导读课题,登 / 鹳雀楼。学生齐读。 4.教师讲述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 2.指导朗读古诗。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指名读,齐读。 4.启发学生思考:哪些诗句是写诗人看见的?哪些诗句是写诗人想到的呢?我们来好好读读想想。 三、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 2.引导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并交流。 提示记忆字形的基本办法:换偏旁(楼—数、欲—容),加偏旁(依、穷) 四、细读品味,理解诗意。 1.过渡:(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美丽的风景,诗人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古诗,讲解前两句)“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尽”说明什么? 3.播放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的情景:你看见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谁能把太阳下山的情景说一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最后看不见了) 文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