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水头二中 雷衍团
【课程标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各种地图和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和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貌形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并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理解黄土高原文化的多方面的表现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文化的多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原因。 【教学准备】黄土高原相关视频收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显示《黄土高坡》图片
(提问)看一看这些图片,这是什么地形区?(黄土高原)
(承转)在我国北方地区,不仅有茫茫的林海,还有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它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图寻位置
第 1 页
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位于第二阶梯。
2.图说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_____,西到_____,北抵_____,南连____,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简要评价。 师纠正、补充。
(小结)黄土高原经过哪了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等省区。 3.图说特点
显示: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最厚达300米以上。 (补充: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提问)结合以上图文说说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有何特点?
(叙述)黄土高原土层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小结)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承转)然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本是林草茂密、环境优美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之一。这里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
4.气候特征
(提问)思考:请从地形、气候、土质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何很早成为农业发展地区?
(小结)地形: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顶部地势平缓。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润炎热)
土质:疏松,便于开垦。因而很早就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承转)然而,黄土高原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显示)水土流失图片
(合作)释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材料一: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第 2 页
材料二:人们过度开发,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三:延安的降水情况 (提问)
1)结合左图说说延安降水有什么特点?(集中于夏季) 2)综合以上图文资料,说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叙述)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人类的过度开发使植被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归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互。长期以来,由于是放牧强度的增大 ,限制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再加上开采矿产、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的植被。缺少植被覆盖的黄土地,在雨水冲刷下很容易形成水土流失。
(叙述)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耕地面积减少 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叙述)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洪灾。 黄土高原文化 1.信天游
(叙述)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播放)阿宝歌曲 2.安息腰鼓
(叙述)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朴素、豪放,具有2019年以上的历史,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陕北唢呐 4.皮影戏
5.陕北服装:当地的人们头上都系着白手巾,你们知道是因为什么吗?因为陕北地处黄土高原,风沙非常的大,因此当地的人们头上都会系着一条白毛巾,是为了防止风沙的。
6.传统民居——窑洞
第 3 页
(提问)结合P41中的图文资料,说一说: 1)窑洞有何特点?
2)窑洞的建造与当地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叙述)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 (提问)思考:窑洞有何优点?体现人和自然的什么关系? (叙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因地制宜。 7.民风民俗
(叙述)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以面食为主,一天到晚三顿饭,天天离不开面食,其中以面条和馒头为主,陕西的面条厚、宽、长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形状如同腰间所系的裤带 。锅盔也是陕西的面食。
(叙述)由于以面食为主,关中人的饭量就特别大。所以,为了减少盛饭的次数,碗就做的特别大。
(提问)欣赏上述图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试从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饮食习惯等方面)
(小结)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总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畅想未来:水土流失如何治理?
(小结)今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有望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
当堂练习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 _______ ,南至 _______,北至 _______,跨越了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等省。
2、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 A、上游 B、中上游 C、下游 D、中下游 3、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