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失助与自怜、过度消费与物质滥用等被称为: A.综合性应激反应 B.过度性应激反应 C.认知性应激反应 D.心理性应激反应 E.行为性应激反应
63.防御机制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下不允许采用比较直接的应对方法时, 自动运用以降
低应激的手段。
A.有意识 B.潜意识 C.消极的 D.积极的 E.事后
64.心身疾病具有 的特点: A.缺乏自知力 B.起病缓慢,预后差
C.仅与情绪有关,不具有人格基础 D.可排除明显器质性改变,只出现心理症状
E.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
65.经研究,冠心病和高血压与 相关。
A.情绪表达 B.认知风格 C.性格特征 D.教育环境 E.生活习惯
66.社会适应功能不包括以下 点。
A.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B.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 C.自理生活的能力 D.绘画和写作能力 E.工作、学习和操持家务的能力
67.以下叙述中不属于心理动力学模型的观点是: A.本我、自我、超我三层人格结构 B.强调潜意识冲突和成长经历 C.依恋与共生
D.病人在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治疗师只起伴随功能 E.在治疗中主要分析移情与反移情关系
68.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做出鉴定的心理学手段是: A.心理诊断 B.临床心理研究 C.个案收集 D.心理统计学 E.心理评估
69.在心理测验中,测验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或平均的成绩被称为: A.均值 B.标准分数 C.样本 D.常模 E.效标
70.以下治疗理念不属于人本主义学派的是:
A.重视医患关系 B.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和关心 C.设身处地理解,采用反射技术 D.重视创伤经历 E.真诚态度,创造协调医患气氛
9
71.中医心理诊断技术和方法中不包括:
A.望 B.闻 C.问 D.切 E.怡悦开怀法
72.见表1-1,则字母C代表的情况是: A.医患双方对就医的必要性观点一致 B.病人疑病产生过度就医行为 C.病人产生适当的就医行为 D.病人不产生就医行为
B型题:
A.动机 B.需要 C.能力 D.气质 E.性格 73.能够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74.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是:
A.神经衰弱 B.歇斯底里 C.强迫症 D.焦虑症 E.抑郁症 75.以神经过程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为主要特点,并伴有情绪不稳、睡眠障碍和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的神经症是:
76.患者以明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的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动作为主要体征
的病症是:
A.错觉 B.幻觉 C.妄想 D.感觉 E.知觉
7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是: 78.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的反映是:
A.偏执型人格障碍 B.分裂样人格障碍 C.冲动型人格障碍 D.强迫型人格障碍 E.表演型人格障碍
79.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80.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心理测验法 E.纵向研究
81.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的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
82.对某医学院校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入学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五年后,再次对同一批学生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这种将前后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称为:
非专业人员 无病 专业人员 无病 有病 A B 有病 C D E.病人对告知有病毫无心理准备 10
A.兴趣 B.智力 C.气质 D.性格 E.能力
83. 是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发生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持久性等方面的动力性的心理特征;具有典型的、稳定的特点。
84.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且代表一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时已经具备而无
须进一步训练的主观条件的是 。
A.神经心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变态心理学 D.健康心理学 E.临床心理学
85.研究人脑与其行为产生之间的规律、神经系统在个体行为过程中的机制与作用的学科称
为:
86.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E.注意的起伏 请解释以下现象体现了注意哪种品质
87.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所吸引: 88.航空指挥员连续20分钟注视屏幕上飞机着陆的信号:
A.心理咨询 B.思想工作 C.医学心理咨询 D.精神病学咨询 E.心理治疗
89. 重点在于减轻症状,重建人格,采用对创伤和潜意识过程的探索方法。 90. 的主要对象为病人,着重处理医学领域内的心理问题,促进恢复身心健康。
A.角色行为缺如 B.角色冲突 C.角色行为减退 D.角色行为异常 E.角色行为强化
91.当患者进入角色,被医生诊断为有病但自己根本否认或不愿意识到有病的情况被称为: 92. 的病人已进入角色,由于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伤病考虑不充分不重视而影响治疗。
四、论述题:
1.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意义。 2.神经症临床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3.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4.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5.结合实际,试述医患关系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6.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情志即致病,又治病”着句话的。
7.试述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和临床防治的原则。
11
管理心理学部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E. 近因效应
2.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
A.管理方式 B.管理思想 C.管理风格 D.管理行为 E.管理风范
3.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E.行为
4.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精力充沛 D.胆量较大 E.文静内向
5.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 B.观察角色 C.守门角色 D.协调角色 E.随波逐流者角色
6.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
A.需要型激励理论 B.状态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动态型激励理论 E.内容型激励理论
7.在强化理论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行为方式,以期减 少或消除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强化称为
A.消退 B.负强化 C.正强化 D.消极强化 E.激励
8.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 A.以前的经历 B.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C.组织中紧张的人际关系 D.个性 E.对压力的感受差异
9.工作设计的意义与作用之一是:
A.丰富工作内容 B.减少单调重复性工作的不良适应 C.增进人际关系 D.优化组织结构 E.方便加强管理
10.工作压力在心理上的作用往往采用一个词,即
A.挫折 B.焦虑 C.紧张 D.威胁 E.抑郁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