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刘文丹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7期
我们幼儿园处于乡镇和农村结合地段,又是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学校的幼儿教育就变得更重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学龄前的孩子要通过益智游戏来促进大脑的发育,让孩子在玩游戏中找到乐趣,轻松愉快的学东西,幼儿教育的重点在于合理教育, 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 有许多的教育手段, 教师通过常规教学打磨各种教学方式,深刻的感受到游戏化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区域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各类区域活动中无形中学习了许多技能,幼儿教师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 能加深幼儿对课程内容及生活实践的认知, 发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分析 (一)创设游戏环境,满足儿童心理
要想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要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游戏渗透,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满足儿童的游戏心理。在开展游戏化课程之前,教师需要以满足儿童心理、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点,协调教学场地、投放游戏材料、演示活动方式等,从而建立更加恰当的游戏活动,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其中。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教师适时的参与其中,如果发现儿童之间产生矛盾或是游戏发生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調整。另外,教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儿童在游戏之中的表现,给予鼓励与评价,以便儿童获得更多的自信。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满满。整个课堂有了双重收获。
(二)介入日常教学,全面游戏渗透
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自身的全面性与规律性,需要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记录儿童在课程游戏中的表现,分析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要利用儿童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协调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让儿童享受更多的主动权,提高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游戏深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