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的风险管理
一、金融中介的定义
金融中介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运行中资金供需双方的融资和其他金融活动的行为而言的。
金融中介便是指为资金供需双方实现资金融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金融中介定义为在经济金融活动中为资金盈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条件、促使资金融通实现,通过自己的业务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
根据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的业务特点和基本功能,把金融机构划分为四大类:
1、商业银行及其他以融资业务为主的融资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储蓄银行,城市信用合作是、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2、证券公司及其他以投资服务业为主的投资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
3、保险公司及其他以保险服务业务为主的保险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指各类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政府退休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各类可用于投融资的保障性基金的管理机构。
4、以金融信息咨询业务为主的信息咨询服务类中介机构,主要有信用评估公司、征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提供金融法律服务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等。
三、金融中介脆弱性的理论分析 1、金融风险的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风险就是某种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金融活动中普遍存在,只是风险的程度大小有差别而已。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活动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或行为主体主观决策的失误,使金融资产、收益以及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脆弱性的定义
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领域风险积累,整个金融领域所处的高风险状态。
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中介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即金融中介组织由于内部或外部的突然冲击而导致整个体系运行混乱、功能受损。
3、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的联系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但是着眼点不同:
(1)从包含的内容看,金融风险是潜在的损失可能性。而金融脆弱性不仅包括损失可能性,还包括已发生的损失。
(2)从根源看,金融脆弱性更强调内生性因素的作用,即 (金融中介的脆弱性与融资类金融中介机构资本高杠杆运作这一内在特征分不开,与融资类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安排在期限和数量安排上不匹配这一内在特征分不开。)而金融风险的形成则与内外部多种因素都相关联。
(3)从必然性看,金融脆弱性与生俱来,不可避免。而金融风险可以预防和化解,可以分散和转移。伴随金融中介机构的日渐发达,资本的杠杆率被利用的越来越充分的同时,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使得金融风险不断升级,金融中介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
四、金融脆弱性根源理论 1、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明斯基以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萧条的长波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从债务-通货紧缩的角度分析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核心理论是金融不稳定性假说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部门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风潮,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部门的周期性波动又会外溢到经济的其他部门,最终导致经济周期的发生。
在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理论中,企业的现金流入包括四个种类: 一个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 二是债务人偿还产生的现金流入; 三是借入或资产变卖产生的现金流入; 四是企业持有的少量现金。
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未来现金流量,明斯基将企业分为三类: 一是避险型企业,这类企业第一第二类预期现金流入能够弥补现金流出;
二是投机型企业,这类企业第一第二类预期现金流入超过日常支付及偿付应付利息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但不足以支付到期应付债务的本金,存在债务敞口必须靠债务滚动来维持正常经营,这类企业承担了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一旦遇到市场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三是高风险型企业,这类企业第一第二类预期现金不足以支付日常现金支出,若想维持现有的经济规模,不仅要靠滚动负债偿付到期债务本金,还要不断累积新债务,这类企业风险最大,一旦利率升高,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很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在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的主要对象应该是避险性企业。但是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企业的预期收益上升,市场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利率较低,会有大量信贷资产流入投机型企业和高风险型企业,在借款人中后两类企业的比重越高,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资产的风险就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经济萧条发生时,企业的利润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亏损,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就会收紧银根、提高利率,靠接入流动性资产经营的企业难以为继,一旦资不抵债,必将引起违约破产,给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当下一个经济繁荣到来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是会增加对投机型企业和高风险型企业的贷款。
明斯基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代际遗忘,即今天的银行不具有历史的记忆功能;
二是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放松对借款人的严格审查。
2、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
克瑞格来借助安全边界的概念来说明金融制度的脆弱性问题。银行在做出贷款决策之前,仔细研究企业的预期现金流量说明书和计划投资项目承诺书是确定安全边界的关键。与借款企业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对整体市场环境和潜在竞争队友很熟悉,但是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估,因此银行做贷款决策时往往遵守摩根规则。即主要参考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由于这些原因,当市场环境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很大的变化时,在经济持续稳定时期很可能降低安全边界的标准,批准了低于安全边界的项目,导致金融业的
脆弱性增加。
四、金融中介的具体风险控制举例
证券公司因为具有金融行业脆弱性、虚拟性、高风险等特殊背景。其内部控制问题比一般企业更突出,也更重要。研究证券公司的虚拟性及其内控机制问题不仅对于证券公司自身具有生存发展的微观价值,而且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金融安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宏观意义。
一、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乃当务之急
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以虚拟资本为经营对象的现代金融企业,在资产管理、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财务顾问、战略投资、信息咨询等方面担当重要角色,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其建设乃当务之急。具体来说,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
(1)金融“脆弱性”决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本源性”。证券公司是金融企业,其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行业具有更容易失败的本性.即“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决定了证券公司的“脆弱性”,因此,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就具有“本源性”。
(2)资本市场“虚拟性”决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生性”。证券公司活动的舞台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虚拟资本运动的场所,具有显著的虚拟性和泡沫化倾向。因此,证券公司必须固本强身,进行风险防范。这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功能。
(3)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决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性。证券公司是经营金融产品的,金融产品的衍生性、期权性、组合性、个性化等特点,决定了它一般具有。波动性”.而这种价格波动性决定了证券公司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内部控制予以监控、把握和化解。
(4)金融创新的冒险性和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本密集性决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证券公司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创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冒险行为。证券公司对金融创新行为在鼓励的同时如何进行平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同时,证券公司是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金融企业,是人力资本最重要,最集中,要求最高的企业,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企业。证券公司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