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作者:秦媛媛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小数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案例教学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课堂教学方式也更多样化,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的运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中,最受学生喜爱的是案例教学法。它以案例为基础,有效启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培养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的目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管理、经贸等领域,还没有普及到教育行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案例教学法逐渐从学科性向实践性过渡,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才出现了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交流少、互动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学生能在热闹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性和想法,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弱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一、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会提前备课,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就是仔细挑选教学案例。教师应挑选真实、客观的案例,枯燥乏味的案例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能在案例中添加自己的评论,而要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思考。由此可见,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先确定案例主题,如认识物体和图形,然后围绕主题找到相关案例,构建好教学框架,最后教师可以标注出案例讨论,以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讨论
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把案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不断交换想法,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讨论结束后,小组长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以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