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 2.1A 【答案】C 【解析】
D. 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 64W
【详解】由电路图知道,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R1 和滑动变阻器R0 的全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电压表示数是U1,即R1的电压是U1,R1的功率是P1;
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 、R2、R3 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电压表示数是U1′,即R1的电压是U1′,设R2、R3的电压分别是U2′、U3′,由于R2:R3=3:1,串联电路中功率比等于电阻比,所以P2 :P3=3:1,又因为R2和R3 的功率之和是3.2W,即P2+P3=3.2W,所以,P2=2.4W,P3=0.8W;
当开关 S1、S2和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 、R2、R3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R1的电压,电压表示数是电源电压U,电流表测量R1、R2的总电流,R1的功率是P1′;由于P1:P1′=1:36,
?U??U?21U11P , U1?U,而对于同一导体,1??1???1??即1?,由于此时R1 和滑动变阻器R0 的
??U66??U1???U?36P15全部串联在电路中,所以U0?U,又因为R0 =50Ω,而串联电路中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故R1 =10Ω;
6由于U1︰U1′=3︰2,又因为U1?2U1?1118? ,由R1 、U,所以U1??U,即U2??U3??U ,
699U2??U3?8R2、R3串联在电路中,而串联电路中电压比等于电阻比,且R1 =10Ω,故R2+R3=80Ω,又因为R2︰R3=3︰1,
U1?1U2?R3 =20Ω,P3 =0.8W, 知道,U2′=12V, U3′=4V,故R2 =60Ω,又因为P2 =2.4W,由P?代入
U2??U3?8R解得:U1′=2V,所以电源电压是:U= U1′+ U2′+ U3′=2V+16V=18V,故A错误; 由于R2 =60Ω,故B错误;
由以上分析知道,当开关 S1、S2和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R2、R3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R1、R2的总电流,此时电流表示数最大,且I1?U18VU18V??1.8A ,I2???0.3A ,R110ΩR260ΩI3?U18V??0.9A ,故电流表示数最大是:I最大=I1 +I2=1.8A+0.3A=2.1A,故C正确; R320Ω由于电路中各电阻并联时,电路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所以,最大电流是:I=I1 +I2 +I3=1.8A+0.3A+0.9A=3A,3A=54W,故D错误。 所以,电路最大功率是:P=UI=18V×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所示是嫦娥4号的中继卫星“鹊桥”由长征4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时的情景。火箭中的燃料燃烧时,燃气推动火箭和卫星上升,卫星的机械能会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火箭外壳的温度会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鹊桥”最终在距地球约45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由此可知,从地球上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过______秒后就会被“鹊桥”接收到。
【答案】 (1). 增大 (2). 升高 (3). 1.5 【解析】
【详解】燃气推动火箭和卫星上升时,由于卫星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增加,所以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都增大,即其机械能会增大;火箭上升过程中,需要克服与大气间的摩擦,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108 m/s=3×105 km/s,所以,所以火箭外壳的温度会升高;由于电磁波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由v?道,从地球上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到被“鹊桥”接收需要的时间是:t?
1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s 知ts450000km =1.5s。 ?v3?105km/s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答案】 (1). 远离 (2). 前方 (3). 靠近 (4). 会聚 【解析】
【详解】(1)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时,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即像距变大,所以,此时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近视眼镜可以使像远离凸透镜,说明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是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的;
(2)根据题意知道,取下近视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由于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应再使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1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______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___________,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 【答案】 (1). 全部浸入 (2). 变大 (3). 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4). 5:3 【解析】
【详解】(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且不断上升,变大,最后破裂开来,使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水蒸气遇到相
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更厉害;
(3)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由Q吸 =cm△t知道,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16.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m1?t2?98?88??C5???。 m2?t1?98?92??C3
(1)实验时,将棉布铺在__________(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__________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____________。推理可知: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平木板 (2). 斜面顶端由静止 (3). 变大 (4).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实验时,为了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然后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再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2)由实验现象知道,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则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即速度减小变慢,由此可推理知道,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它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大小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1)实验时应将电流表、导线ab串联起来组成___________回路。
(2)该同学进行以下尝试,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