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与开发》专升本辅导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重点)
(一) 旅游资源的概念(识记)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课题或其他因素。
(二) 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使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2、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3、旅游资源既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内容4、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5、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 二、 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
(一) 旅游资源的共同特点(识记)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文化属性
(二)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识记)天然性、季节性与时限性、地带性(区域性)
(三)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识记)人为性、时代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三、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重点)
(一)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理解1、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2、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对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 香港旅游资源的优势(识记)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 旅游资源分类概述(次重点)
(一) 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 (识记)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形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二)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识记) 1、分类可以是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因此旅游资源分类是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旅游资源分类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认知过程,因此旅游资源分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三)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理解)1、共同性与排他性原则、2、对应性原则、3、逐级划分原则、4、不同级别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可以采用不同的依据、5、还应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
(四)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 (识记)成因、属性、功能、时间、其他 (五)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 (应用) 二、 旅游资源两分法分类方案(次重点)
(一)旅游资源\两分法\分类方案 (识记)是指把旅游资源受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这两大系类的一种分类系统。
(二)两分法分类系统(应用)
(三)两分法分类系统分类依据 (理解)其中一级大类的划分: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即时天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第二大类是以依据各种旅游资源属性的异同进行划分第三大类是依据其所属内容的具体存在形式、状态、形态的异同作为标准。 三、其他分类方案简介(一般)
(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 (识记)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F建筑与设施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
(二)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功能,划分旅游资源的类别 (识记)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参与性旅游资源、购物型旅游资源、保健休疗型旅游资源、文化型旅游资源、感情型旅游资源
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 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重点)
(一) 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识记)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二) 外力地质作用的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识记)外力作用它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三) 内力地质作用的力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识记)内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主要是地球自转所产生旋转能和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四) 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理解)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是在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大的形态,主要是在内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内营力作用的结果会增加地表的高差起伏,同时外营力会使总的趋势削高填低,使地表和缓,于是形成地球表态的千姿百态。
二、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次重点)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理解)1、地质地貌影响旅游环境,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影响到自然环境,进而提供不同的旅游环境,但是某些地质地貌的变化会给旅游环境、旅游交通及旅游资源带来破坏,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2、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景观存在的基础和前提,除部分气象气候景观外,自然景观总是孕育、诞生于特定的地质地貌环境中,并和富有一定特色的地质地貌联系在一起。3、地质地貌可以单独构景,直接形成旅游资源4、在某些景区通过对地质地貌的配景可以增加美感,地质地貌的有利配置,却能很好地烘托主景,强化主景的美学特征,使林更幽、水更美,园林更自然。5、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区意境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次重点)
1、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幽静美、畅旷美2、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在观光游览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认识有关地质地貌现象,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3、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四、地质旅游资源(次重点)
(一) 地质旅游资源的种类(识记)岩石景观、化石、典型地层、构造形迹、地震
(二) 化石的旅游吸引力(识记)由于化石是地质时期留下来的,年代久远,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生物及环境状况,对现代人来说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进行生物演化、环境变化等科普教育的活教材,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五、 地貌旅游资源(重点)
(一)名山的特点 (识记)1、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2、在科学上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3、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4、自然和人文景观浑为一体
(二)峡谷的美学特征(识记)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主要美学特征。
(三) 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有哪些(识记)1、石芽、溶沟与石林2、漏斗、落水洞与竖井3、天生桥4、峰丛、峰林与孤峰5、溶洞、洞穴堆积
(四) 我国干旱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和主要景观类型(识记)我国干旱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内蒙古等省区的内陆盆地或高原地区。主要景观有沙漠、戈壁、雅丹地貌等
(五) 我国黄土地貌的主要景观形态(识记)特殊的黄土梁峁,水土流失形成的千沟万壑,形态各异的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塔、黄土墙、黄土洞、黄土林以及层层梯田、黄土窑洞等
(六) 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识记)地下岩浆及有关气体,顺着地壳裂缝经常地或周期地喷发出地表的现象称为火山喷发。它可以形成火山堆、火山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台地等地貌景观。
(七) 冰川地貌的主要景观形态(识记)冰川地貌主要是指第四季冰川在沿山坡或河谷运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刨蚀、磨蚀作用后所遗留下的各种围椅状冰斗、平直的U型谷、尖峭的角峰、单薄的刃脊、匍匐状的羊背石及波光粼粼的冰斗湖等地貌形态。当冰川消融后,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质便堆积下来,又会形成鼓丘、蛇丘冰积丘陵等地形
(八) 丹霞地貌(识记)是由一系列硬度较小、易受风化的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剥落、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所形成的丹岩赤壁以及有关地貌形态
(九)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识记)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
第四章 水体旅游资源
(一) 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识记)次重点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 ㈠水体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水体,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㈡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水体的景区,才有生气,才更有活力。㈢水体可单独构景或与其他因素组合成景㈣水体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型旅游活动,水体旅游资源既可观赏又可体验,且形式多样,最为丰富。 (二) 水体资源的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识记)重点水体旅游资源以其行、声、色、味、影、动静态等因素吸引着游客。其中包括:水形、水声、水色、水味、水影、水态等。
水体旅游资源能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审美功能、疗养功能、品茗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内涵
(三) 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识记)重点水体旅游资源按水体性质、基本形态、使用价值及潜在功能,划分为河川、湖泊、瀑布、泉、海洋等类型。 (四) 湖泊和瀑布的成因类型 (识记)重点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喀斯特湖、冰川湖、河迹湖、海迹湖、风蚀湖、人工湖。
构造瀑布、堰塞瀑布、差异侵蚀瀑布、喀斯特瀑布、悬谷瀑布 (五) 开发海洋旅游资源的意义 (理解)重点
第五章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一) 气象、天气与气候三者之间的区别 (理解)一般
气象是指某一地区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总称
天气是指一定的区域在某一瞬间或短时间内所观测到的各种气象要素所综合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及气候是某地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