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极大地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造就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十一、研究成效与反思 成效:
1、转变了观念。
长期以来,学困生转化问题就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和研究热点,尽管不少专家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观点,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更多的心血,且成效不明显。因此,有的教师认为教育转化学困生“费力不讨好”,不如培养优生“名利双收”。通过课题研究,认识到了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统一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所有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思想。
2、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减少了学困生的数量。
通过本课题研究,这些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有效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他们的课堂纪律、作业质量、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都与以往不同。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他们的考试平均分与班级平均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有不少学困生已经走出了学困生行列。班级整体成绩在不断提升。更为可喜的是不但使本班的 90%以上的学困生走上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道路,而且辐射到各个年级各个班,使本校许多“学困生”得到了良性发展。 3.强化了本人的教科研意识
科研兴教、科研促教,已经成为不少的共识。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科研对教育教学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
推进,本人的科研意识日益增强。在备课,讲课以及课后的总结、评价等方面已经摆脱了原有传统的做法,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方法,指导教学全过程,并且自觉地在实践之余及时整理教学经验所得和自觉学习教育科研著作。 反思:
通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教育科学方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制订出引导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对策,就能够使数学困生的数学学业得以提高。基本解决了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问题,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探讨:
1、虽然研究数学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通过努力,我们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我们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学困生队伍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先天性智力低下的学生的转化成效不很明显,如何转化这部分特殊学生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3、做一时容易,做一世难。真正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久的坚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我们们这个社会的合力坚持。
4、限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践经验、能力水平;可能使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有许多局限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验证,敬请专家同仁指导。
以上是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对“引导数学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实践证明通过对“数学学困生”有针对性的、耐心的教育,大部分“数学学困生”能够自主学习,摆脱“学困”的状态,取得较好的成绩或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困生自主学习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萌发小课题研究的故事(问题的提出):
“老师,刘子航的课文不会背,下课还不背,就出去玩了”。“老师,闫红印数学题不会,也不问别人”。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话语传到我的耳朵里,这两名同学是我班的学困生。而且据我了解,这两名学生的家长都是年岁比较大的,在学习上根本不能给予他们多大的帮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加上他们自身也没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对于学困生自主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就成了现阶段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其二、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三、“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