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摄影这件事越玩越开心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06期
沉醉在光与影的变奏中
65岁学吹打,老年人玩摄影有优势
都说要练童子功,书法、绘画、演奏乐器等艺术项目莫不如此,那么,摄影艺术呢?退休后才拿起相机,艺术修为是不是就赶不上年轻人了呢?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老年摄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兰庭说:“年纪大了,照样能拍出好照片。老年人积几十年的生命体验,有积累,有阅历,镜头里面看到的不仅是形色之美,在按动快门的一瞬间,多少对生活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同时灌注于光影的变化之中,所以,我们老年摄影分会的会刊、网站都取名为?光影乐?。”
刘秘书长说自己也是半路出家,60岁离休,65岁才拿起照相机。当时,在忘年好友陈飞的鼓动之下,买了第一架美能达胶卷相机,从此,终日陶醉在摄影艺术中。刘秘书长风趣地说:“拍了一张好照片,比吃红烧肉还开心,甚至时隔多年,你看到这张照片,那种喜悦之情更甚。”
刘秘书长有一张处女作,名为《不破不立》,画面为一名建筑工人在砸一道墙,因为是逆光,建筑工人的轮廓呈现出一个剪影,而背景则是成排新建的高楼大厦,真所谓不破不立。这幅摄影作品多次参加摄影展览并获奖,刘秘书长说:“就是这张作品给予我灵感,我仿佛开窍一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日沉浸在光与影的变奏中,连多年来的书画爱好都撇在一边了。摄影作品可以纪实,更要注重艺术性,而我多年来的生活历练以及以前习字作画的爱好,对于摄影来说,也是一种积淀和厚积薄发。”
不必去西藏,无需高档的设备,拍摄身边的事物也出彩
匈牙利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这句话要看怎么理解,摄影界曾风行去西藏拍摄,但是长途跋涉并不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所以,刘秘书长就建议老年朋友们多拍摄身边的人、事、物。他说:“摄影作品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拍什么、使用多么高档的摄影器材,而在于艺术构思和创作。在我们上海这座大城市里,就有很多值得拍摄的东西,有一段时间,老伴就陪着我,我们两个人一人一辆自行车,穿梭在这座城市里,拍摄身边的建筑和事物,我拍照片的时候,老伴的任务就是看管自行车和摄影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二十年来,上海的老城区陆续被拆除,许多新建筑拔地而起,因此刘秘书长在这段时期内拍摄下来的照片非常有意义。上海旅游局征集关于《精彩上海》摄影展作品时,收录了两百多幅照片,刘秘书长一个人的作品就入选了八十多幅。 搭建一个展现才华、分享乐趣、营造和谐的平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04年初的某一天,当时的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络部主任曹建国对刘兰庭说:“到市老年摄影分会当个秘书长如何?”当时,刘兰庭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加入了上海市摄影家协会。
他透露当时的想法道:“其实,以我的个性来说,更喜欢独来独往,自己搞点艺术创作,当秘书长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记得分会找我开筹备工作会议那天,会场里宾客满堂,他们都是多年的老朋友,大家谈笑风生,只有我这个陌生人向隅独坐。还好,一回生,两回熟,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
2004年4月27日,老年摄影分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成立大会,当时,有28个支会,700多名会员,如今,老年摄影分会已经发展成86个支会,七年来累计有5000多名老年摄影爱好者加入这一行列,可谓发展迅猛。
老年分会不仅覆盖面广泛,通过交流活动,老年人的摄影技术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每年有十多位会员加入上海市摄协,还有好几位80高龄的会员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分会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开展各种摄影活动,诸如:作品交流、技艺讲习、采风观摩……
特别是2011年度,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举办了一项文化艺术下社区活动,名为“让摄影走进千家万户”,这项活动就是委托老年摄影分会承办的,因为老年分会具有会员众多、扎根社区的特点。老年分会的会员们不辱使命,1400名会员报名并带领帮教了2200名市民,拍摄出了4800幅摄影作品。老年摄影分会的成员们还积极参与到九九关爱网举办的“九九关爱颂晚晴”摄影大赛中。
搭建这样一个老年人摄影交流的平台,让大家不再单打独斗,而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摄影是艺术,是文化,更是力量!大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感受到温馨和快乐,更在于亲手传播缔造着和谐与文明。
84岁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女会员瞿惠德
瞿惠德已经84岁了,她外出时还天天背着3斤半重的摄影包,看到好的素材、画面就顺手拍下来。瞿惠德如今依然精神矍铄、健步如飞,这也得益于摄影生活,因为拍照片要东奔西跑,动手动脑,无疑是最好的锻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