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a(NO3)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被氧化成为SO4,所以,此性质为SO2的性质。]
2.C [②③均体现SO2的还原性;①体现SO2的漂白性;④是体现SO2是酸性氧化物。] 3.A [因SO3+H2O===H2SO4,A正确;在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并非气态,体积远远小于22.4 L,B错误;不管氧气量有多少,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C错;SO2具有漂白性,但SO3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D错。]
4.D [本题主要考查S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为弱酸的酸酐;能与Ca(OH)2、Ba(OH)2等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同点主要表现在: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CO2不具有漂白性;通过NaHCO3饱和溶液时,由于H2SO3>H2CO3(酸性),所以SO2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但CO2不反应;SO2中S为+4价,未达到最高价态,故SO2有还原性,但CO2不具有还原性。由以上知识对题目逐项分析即得答案。A项检验的是SO2;B项不管是否混有CO2都不会产生白色沉淀;C项不管有没有CO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均不能验证有无CO2;只有D项,酸性KMnO4溶液将SO2完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CO2;若无沉淀,则无CO2。]
5.B [SO2、SO3、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B项正确;C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项错误;三种氧化物中只有SO2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SO3在常温下不是气体,D项错误。]
6.D [强酸性条件下BaSO3不能存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Fe3++SO2+2H2O===2Fe2++SO2-4+4H+,Ba2++SO2-4===BaSO4↓,故①、④正确。]
7.(1)不能,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
-
SO2?32-,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氧化成SO4
-
到的沉淀都是BaSO4,而没有BaSO3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a g-142 g·mol
b g11× -1)×a g233 g·mol
8.(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紫色溶液变为红色 酸性 (3)褪色 漂白性 (4)溶液变浑浊 氧化 (5)溶液的紫色褪去 还原
(6)吸收多余的SO2 SO2+2NaOH===Na2SO3+H2O
解析 SO2中的S处于中间价态,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 9.Ⅰ.D Ⅱ.(1)N2、O2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22.4c·Va
(4)×100%(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bceg或beg或ceg 22.4c·Va+Vb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一、硫酸的制备
1.古代制硫酸的方法
早在1 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胆矾(__________________)或绿矾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制硫酸。 2.接触法制硫酸
三步骤 造气 接触氧化 SO3吸收 三原料 S或FeS2 O2 三设备 沸腾炉 接触室 三反应原理 4FeS2+11O2=====8SO2+2Fe2O3 2SO2+O22SO3 高温98.3% 吸收塔 SO3+H2O===H2SO4 浓H2SO4 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无色、黏稠、难挥发的油状液体,稀释时________大量热。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的通性,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变 ?HSO
―→ ——?―
?稀?
?――→ ?――→
紫色石蕊试液
2
4
活泼金属
――→ ?如Zn?
碱性氧化物?如CuO?碱
?如NaOH?某些盐
?如BaCl2?
3.浓硫酸的特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①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红溶液__________ ①铜片逐渐__________ ②铜片表面有______产生; ③试管中溶液逐渐______; ④品红溶液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浓H2SO4具有____性 浓硫酸具有______性,且能氧化碳单质,本身被还原为________ 浓硫酸具有______性 (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作________。 (2)脱水性:浓硫酸按________,夺取某些有机物中的______________元素形成________。
(3)强氧化性:
?Cu?―
浓硫酸—―→ 。
?C
?――→ 。
――→冷的浓硫酸使铁、铝 。
知识点1 浓硫酸的性质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Fe、Al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2.下列现象与用途和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的是( ) A.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B.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C.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D.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
-
知识点2 硫酸根离子(SO24)的检验
-
3.检验某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下列实验方法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先加稀H2SO4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知识点3 硫酸的制备和应用
4.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和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硫铁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硫铁矿不能燃烧
B.从沸腾炉出来的气体需净化,因为炉气中的SO2会与杂质反应 C.SO2氧化成SO3,SO2能全部转化为SO3
D.SO3用98.3%的浓H2SO4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5.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取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按
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
A.SO2 B.SO3、O2 C.SO2、O2 D.SO2、SO3 6.以下设备名称中不属于接触法制硫酸的是( ) A.沸腾炉 B.氧化炉 C.吸收塔 D.接触室
7.接触法制硫酸的尾气中含有的大气污染物是( ) A.H2S B.CO2 C.SO3 D.SO2
练方法技巧——电子守恒法
1.在接触法制硫酸的过程中,各步反应中等物质的量的反应物发生电子转移最多的是( )
A.FeS2 B.O2 C.SO2 D.SO3
练综合拓展
2.根据下列化学反应和事实,说明反应利用了硫酸的什么性质,将表示性质的选项的
字母填在各小题的横线上。
A.不挥发性 B.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F.强酸性
(1)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___;
(2)蔗糖中加浓H2SO4产生“黑面包”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NaCl+H2SO4(浓)=====Na2SO4+2HCl↑________________;
(4)Zn+H2SO4(稀)===ZnSO4+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2SO3+H2SO4(稀)===Na2SO4+SO2↑+H2O________________; (6)Cu+2H2SO4(浓)=====CuSO4+SO2↑+2H2O ________________;
(7)C+2H2SO4(浓)=====2SO2↑+2H2O+CO2↑ 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在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中,硫酸所表现的性质:
(1)工业上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小:________。
(4)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_______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开展一次以化学为主体的活动,确定的课题是“研究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根据小组成员的推测,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可能有CO2、SO2,为了验证推测,小组讨论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编号 a b c △△△
装置 (1)实验时可观察装置a中A瓶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则A瓶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所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装置b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两套不同的装置: 甲的装置顺序:c、b、a,乙的装置顺序:c、a、b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甲”或“乙”)__________。
第2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基础落实 一、
1.CuSO4·5H2O FeSO4·7H2O 二、 1.放出
++++-++
2.Zn+2H===Zn2+H2↑ 红 CuO+2H===Cu2+H2O OH+H===H2O Ba2
2-===BaSO↓ +SO44
3.吸水 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褪色 脱水 SO2 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