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级 下 册 音乐 学科学期教学计
划
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 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 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 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 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 情意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1、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2、 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分析 贯穿五年级音乐学习的主题是音乐和我的祖国,为了凸现这一主题,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是“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第一单元以“爱的礼赞”为题,围绕着祖国之爱、友情之爱、师生之爱、亲情之爱、生命之爱,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音乐体验活动,感受艺术的感人力量,使学生在多彩的音乐形象中感怀爱的奉献是无私的。第二单元的教学活动围绕“体验我们生活的快乐”这个主题展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学习的情感。第三单元应视为本册的核心单元,围绕国歌,安排了赞颂中华民族大团结等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第四单元选择的曲目以江淮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为主线,有号子、小调、民间歌舞、戏曲唱段等,江淮音乐文化的学习,以热爱家乡的真“情”“系”之,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第五单元安排了一系列南海沿岸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及脱胎于此的歌舞剧音乐,设计了对山歌、斗笠舞等相关艺术活动,使学生对南海沿岸的音乐文化更加感兴趣。第六单元以“欢聚与期盼”为主题。以“爱”为主线,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欢聚与亲情的快乐,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学生基本情况 五年级有十六个班,我带五(1)(2)(3)(4)(5)(6)(7)(8)八个班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 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进 一步增强了,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 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由于学生心 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深化教育改革。 丰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五、课程表
上午 1 2 3 下 午 6 4 5 星期一 五(1) 五(4) 五(3) 星期二 五(5) 五(6) 五(7) 五(8)
星期三 五(6) 五(4) 五(2) 星期四 五(5) 五(3) 星期五 五(1) 五(7) 五(2) 五(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