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医学实验动物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52: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噬能力;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加速同种异系,甚至同系小鼠间皮肤移植的排斥;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被感染后的组织易被误诊为浸润性肺癌;能抑制某些化学药致瘤作用。 2.小鼠肝炎病毒:易感染动物:小鼠。(国内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20%-50%)。对动物的危害: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常在鼠群中呈潜伏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对实验的干扰:改变机体各种免疫应答参数;可降低移植肿瘤的成长率,裸鼠感染后,可严重影响肿瘤免疫学的研究;有胸腺小鼠则能降低体液免疫,提高干扰素产生,杀伤细胞的活性和提高部分肝脏酶作用。(异柠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和肝谷一草 转氨酶)而抑制另一些肝脏的酶(P—450, NADAH,肝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3.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人。对动物的危害:引起动物大脑、内脏器官病变,人感染后可引起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对实验的干扰: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在B、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大量复制);在肿瘤学研究中,常引起移植肿瘤污染。

4.小鼠细小病毒:易感动物,小鼠(普通鼠群抗体阳性率60%)。对动物的危害:影响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功能。对实验的干扰:对肝癌、胃癌、肉瘤等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因此给肿瘤研究造成严重的干扰。

5. 犬细小病毒:易感动物:犬。对动物的危害:动物感染后,表现为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可引起动物大批死亡。对实验的干扰:动物发病死亡,造成实验中断;改变机体的酶系统和免疫反应。

6.传染性犬肝炎病毒:易感动物:犬。对动物的危害:疾病早期造成犬肝损伤,后期引起动物大批死亡。对实验的影响:引起犬死亡,造成实验中断;改变机体的酶系统,和免疫系统,干扰实验结果。

7、鼠痘病毒:易感动物:鼠类。对动物的危害:传染性强,动物死亡率高。对实验的干扰:急性感染,动物死亡,实验中断;慢性病例,使实验结果混乱。

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使人和动物发病,使实验研究中断。

动物致病菌:如鼠棒状杆菌、泰泽氏菌等。可引起动物的严重疾病,使实验中断,造成浪费。 条件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动物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病。不仅影响动物的生产,还会干扰实验结果。 微生物感染对人,动物和实验的影响 直接影响:

(1)引起人兽共患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引起动物传染病,影响均衡生产,影响动物健康和质量。(3)严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4)污染环境 间接影响:

(1)引用不正确的实验结果可能会导致临床的错误治疗。(2)用不健康的动物材料制成生物制品可扩散疾病。(3)重复实验可造成新的人力、物力、才力的浪费。

因此,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结果的准确和一些实验的特殊要求,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控制,这是不断提高实验水平的需要,也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微生物净化程度,实验动物在我国分为四级: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

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的动物,如:沙门菌、狂犬病病毒、鼠痘病毒等。

普通动物特征:①、是微生物控制标准最低的动物。②、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烈性传染病的病原。③、饲养在开放系统中。 ④、对实验结果的反映性较差。 普通动物应用:①多用于教学中学生的示教。②作为某些实验研究探索方法和预试实验之用。

清洁动物:不携带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也称清洁普通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如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 特征:①是我国特有的一类实验动物②要求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研究干扰大的病原③种群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④饲养在半屏障系统中。 应用:使用于多数实验研究。 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指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原体,而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或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病原体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如金葡菌、铜绿假单孢菌等。

SPF动物的特征:①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 ,但 携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 动物。②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 携带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对实验研究干扰大的病原。③来源于无菌动物。④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SPF动物的应用:可用与药理学、毒理学、肿瘤免疫学、传染病学的研究。还可用于细菌病理性诊断血清以及各种疫苗的制备。

无菌动物:无菌动物是指从无菌技术获得,用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测技术不能从动物体表及体内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征:1首先是形态学的改变:(1)消化系统:最显著的是盲肠壁伸展变薄,盲肠及内容物的总重量为普通动物的5-10 倍。(2)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相对变小,白细胞数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与无病原体入侵有关。 (3)免疫系统:无菌动物几乎没有受过抗原刺激,其免疫机能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

2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下,不能查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3、生理学的改变:A.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B. 生长率:对生长率的改变因动物种属不同

而异 ,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普通禽类;无菌大鼠、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相当;豚鼠、兔 则于普通动物。C.生殖:一般无菌杂食动物的繁殖性能高于普通动物,无菌草食动物则低于普通动物。D. 代谢、营养:无菌动物的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无菌动物不能合成VB、VK。E. 寿命:无菌动物的寿命普遍长于普通动物

无菌动物的应用:1、免疫学方面的应用,有关免疫现象的研究:无菌动物血中无特异性抗体,如免疫抑制剂的研究。2、动物模型研究,无菌动物可用于具有人正常菌丛或致病菌丛的动物模型。3、老年病学研究,无菌大鼠比普通小鼠寿命长1~2年,表明微生物因素与机体衰老有关。因此无菌动物在衰老机制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4、心血管疾病研究,如给悉生动物植入肠道微生物,与无菌动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改变胆汁酸的化学结构,使胆汁酸在肠道吸收减少,排出增加,从而胆固醇的形成减少,有助于血液胆固醇含量的控制。5、肿瘤学研究,某些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并在小鼠诱发肿瘤。如苏铁素在普通动物体内可被细菌分解产生致癌物质而引发肿瘤,但在无菌动物体内则不会。因此,无菌动物可在肿瘤发生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6、放射生物学研究,可以将由放射所引起的症状和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区别开来。7、微生物学研究A、某些疾病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与机体本身内在关系的研究:如猫瘟病毒,正常猫易感,无菌猫不易感,说明感染受肠道微生物的 影响。B、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无菌动物是研究病毒 病,病毒性质,提纯病毒,安全疫苗和单一特异性抗血清的有用工具。C、研究细菌间、细菌与宿主间的关系。 8、营养学研究,无菌动物是研究营养的良好模型。如:VB、VK。9、毒理和药理学研究10、宇航医学研究

悉生动物:通常是指在无菌动物的基础上,经人工植入已知菌的动物,又称为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从动物(animal with known bacterialrflora)。

悉生动物动物的特征:①悉生动物比无菌动物易于饲养管理,生长发育正常,其形态结构、

生理特点、生化代谢等方面与无菌动物相似 。与无菌动物比较,繁殖力、抵抗力、生活力较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增强。 ② 动物与已知微生物的共生体。③ 在肠道内合成某种维生素。

悉生动物动物的应用:构成与已知微生物相互依赖的复合体,主要是用来研究动物与微生物间或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 微生物学的研究:可根据实验需要,在无菌动物体内有目的地植入单一或 多种微生物,观察微生物对机体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② 抗体制备研究:普通动物微生物种类多,抗原复杂,悉生动物可有目的植入单一抗原,可制备较纯的、效价高的抗体。③ 微生物和寄生虫相互关系的研究:宿主消化道的微生态状况影响寄生虫的寄生。④ 其他方面的研究:如骨髓移植、肿瘤营养代谢等方面的研究 无菌动物,隔离系统,以封闭的无菌技术获得的,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确知所带的微生物菌丛,经特殊饲养的动物。 SPF动物,屏障系统,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清洁动物,半屏障系统,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 病原微生物。 普通动物,开放系统,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原体的动物。 类别 无菌动物 SPF动物 清洁动物 普通动物 传染病 无 无 无 有或有可能 体外寄生虫 无 无 无 有或有可能 实验结果 明确 明确 明确 有疑问 应用动物数 少 少 少 多或大量 统计价值 很好 可能好 较好 不准确 长期试验 可能好 可能好 可能好 困难 死亡率 很少 少 较少 高 长期实验

存活率 约100% 约90% 约80% 约40% 结果价值 很高 高 较高 有疑问

实验动物感染性疾病概念:实验动物的常见病原体感染疾病包括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一般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等。人兽共患病是指人类也可感染发病的一类动物疾病。实验动物常见病原体感染的表现形式有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状态和潜伏感染等。 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等。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等。4寄生虫,如弓形虫等。 严重影响动物健康:鼠痘病毒(小鼠脱脚病病毒)、兔出血症(兔瘟)病毒、犬细小病毒(急性出血性肠炎)、犬瘟热病毒、传染性犬肝炎病毒等。

引起实验动物一般性疾病的病原体:1、病毒:小鼠肝炎病毒、小鼠仙台病毒、猴反转录D型病毒等。2、细菌:多杀巴斯德杆菌、泰泽病原体、鼠棒状杆菌、支原体等。3、寄生虫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实验动物环境:人工控制的,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即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实验动物的生存空间、维持其需要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实验动物外环境:实验动物及设施以外的环境。内环境:小环境:笼具、饲养盒、理化因素 大环境:饲养间和实验间

环境因素的分类: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2、物理因素:照明、噪音、粉尘等。3、化学因素:空气(O2和CO2)、臭气(NH3、H2S)和各种有害气体(SO2、NO2)4、居住因素:房舍、饲养笼具、垫料、喂食器和饮水器,内环境等。5、生物因素:微生物、动物密度、人、动物之间。 气候因素:1、温度:(1)低温对动物的影响A.温度过低时,导致小鼠性周期紊乱,产仔率下降,死胎率增加,泌乳量减少。B.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小鼠脱脚病、小鼠肝炎、仙台病毒病等。C.肾上腺、甲状腺重量增加,功能亢进,血红蛋白含量少D.摄食量增加、代谢增加、呼吸与心跳加快。(2)高温对动物的影响A.生产繁殖:雄性动物出现睾丸萎缩,产生精子的能力下降,雌性动物则出现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拒哺乳,死胎上升。B.外观表现: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活动减少,体表血管扩张、喘气,抵抗力下降。C.脏器重量下降 环境的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同温度下饲养的小鼠对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可产生显著差异。还对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三致”试验、微生物感染试验和免役实验等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湿度(1)低湿对动物的影响A.大、小鼠的摄食量、饮水量、活动量都略有增加B.当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大鼠易发生环尾病,在低湿的情况下,多数动物会出现干裂,哺乳母鼠拒绝哺乳或吃仔鼠,容易使室内灰尘上升,易引起呼吸道疾病(2)高湿对动物的影响 A.出现吃仔现象,抵抗力下降,呼吸数上升。B.在85-90%时,实验室空气中的细菌数,NH3浓度上升,也易引起动物呼吸系统疾病,也易使饲料、垫料发霉变质。

3、气流、风速:气流是指实验动物设施内空气的流动,气流方向与风速是构成室温的综合原因之一。风速的大小与动物的体温散发有很大关系。对小鼠来说,随着风速的增加,体温就随之下降,摄食量也上升,因此,不宜将风直接吹向动物,但当风速过小时,臭气不易排出,散热也困难,易使动物患上疾病。 物理因素:1、光照:(1)照明的波长和灯光颜色:波长和灯光颜色可影响小鼠的自发行动,红光使大鼠的泌乳能力增加;紫外光可使动物合成维生素D,杀菌、防止佝偻病发生。(2)照明的强度:过强:大鼠在2000LX,照射几小时出现视网膜障碍,连续暴露2天尚有恢复的可能,如果8天以上就不能恢复,即使在60LX照度下,连续照射13周,大鼠也会出现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3)照明时间:过长:过度刺激生殖系统、大、小鼠可出现持久性阴道角化,有多数卵泡达到排卵前期,但不形成黄体。过短:抑制大鼠的生殖过程,使卵巢减轻,生殖器退化。光照形式应采用明、暗交替形式。明暗交替比为12:12或14:12。

2、噪声A.对繁殖的影响:繁殖率下降,并防碍受精卵的着床。B.对动物生理的影响:噪身过强或持续不断可使母鼠咬死仔鼠或吃掉幼子。C.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实验小鼠在持续性噪声的环境中可产生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或发生听源性痉挛,使动物兴奋和控制失去平衡及部分神经细胞受损D.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

3、粉尘A.粉尘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可通过呼吸道引发疾病。B.粉尘降落到动物身上后,可与皮脂腺的分泌物及细毛、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粘在皮肤上,使动物的散热功能下降,影响体热调节。C.还可引起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变态反应或哮喘病。

化学因素:1、有害气体A.氨浓度过高,会刺激动物的黏膜而引起流泪、咳嗽,严重时产生急性肺水肿,而造成动物死亡。B.可使呼吸器官的黏膜产生异常或炎症。2、饮水,大鼠每天饮水量为20ml,小鼠为4-7ml。缺水一夜动物则萎靡,脱水严重时死亡。水质要求:普通动物: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SPF、无菌动物:酸化水。

居住因素:1、笼具,一般认为用不同质结构的笼具饲养动物,没有影响,但也有报道说由于饲养动物笼具材料性质的不同而带来实验结果的差异。有人实验用不锈钢笼和塑料盒饲养大鼠长达两年,结果发现塑料盒组的死亡率高,肝、肾增大,血清胆固醇和磷脂质含量均高,长期用不锈钢笼饲养家兔出现疾病(脚皮炎)2、垫料,垫料常被寄生虫、霉菌、细菌所污

搜索更多关于: 医学实验动物学 的文档
医学实验动物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p2mn0xg1w7916195d1j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