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5:53: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考文言文阅读】 第 1 页 共 8 页

第4篇 记承天寺夜游

文本回顾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裳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第1层]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

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2层]描绘庭下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3层]抒写复杂心情。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一样澄澈,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便很高兴地起

文本研读

知识盘点

类 别

内 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文学常识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被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文章主旨

本文写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到承天寺寻访好友张怀民,并一起在庭院中漫步赏月的事。文章勾画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夜景,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

【中考文言文阅读】 第 2 页 共 8 页

写作特点

古今异义

文 言 实 词类活用

重点实词

文言句式

襟、乐观的情怀。文章结尾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又流露出作者恬淡悲凉的心境。

①层次分明。文章虽篇幅不长,但从交代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

②行文自然。作者按照“所想—所为—所见—所感”的顺序来写,一气呵成,

自然成文。

③叙事简洁。写“寻张怀民”一事,作者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了相见时的对话,省却了不少笔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④写景别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先虚后实,巧用比喻,写法巧妙,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①念.

无与为乐者 古义: 今义:读出,小声说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 今义:耳朵

③盖.

竹柏影也 古义: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

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本义:脚步 句中意思: 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至: ②月色入户.

户: ③怀民亦未寝. 寝: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步: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⑥水中藻.、荇.

交横 藻、荇: 相与步于中庭(介词结构后置句,“于中庭”作“步”的状语。句意:共同在院

【中考文言文阅读】 第 3 页 共 8 页

中散步。)

问题探究

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者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心境。

2.赏析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4.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月色入户”透露其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透露其交友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直接点出其“闲”的状态。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也带有些许赏月的闲适。 6.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志。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志?

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个年头了,虽然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然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作者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1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 第 4 页 共 8 页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

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有删改)

[注] ①儋(dān)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此文写于己卯年,是他谪居儋耳的第三年。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③屠酤(gū):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三更,约今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韩退之:韩愈,他曾写诗述其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为(2分)( ) A.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寻找 .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D.盖竹柏影也 盖:盖子 .

2.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3.请你说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3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 第 5 页 共 8 页

答:

4.语段(一)(二)都是作者遭贬谪时夜游所作,请从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比较其异同点。(4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0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崇宁三年十一月,余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①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②抱被入宿于城南。余所僦③舍“喧寂斋”,虽上雨旁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④,人以为不堪其忧,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可不堪其忧耶。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⑤。为资深⑥书此卷,实用三钱买鸡毛笔书。

(选自黄庭坚《题自书卷后》,有删改)

[注] ①司:差役。②甲戌:甲戌日。③僦:租赁。④愦:昏乱。⑤相直:相对。⑥资深:人名。李定,字资深。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p3bu3178r10e609m87w9sc9l3ppgr019z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