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物理学研究者用数学函数揭示了物理强度和心理效果之间的关系。 通过换能,感觉将刺激的物理能量转化成神经编码。
研究者企图探索感觉感受器和相应大脑皮层区域之间信息的传递过程。
视觉系统
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称作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将光能转化成神经冲动。 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综合感受器和双极细胞输入。轴突形成视神经并在视觉交叉处汇合。
视觉信息分布在大脑的几个不同区域,他们分别加工视觉环境中的不同特征,如物体是什么以及在哪里等。
光的波长决定了刺激的颜色。 颜色感觉的色彩、饱和度以及明度是不同的。颜色视觉理论将三种颜色感受器的三原色理论和颜色系统由对立成分组成的拮抗说结合了起来。
刺激特征的检测通过视网膜中细胞的活动和高级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听觉
听觉由不同频率、振幅和成分的声波产生。
在耳蜗中,声波转化成流动波推动基底膜振动。基底膜上的纤毛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传递到听觉皮层。
地点说能很好的解释高频波的编码,频率说能很好的解释低频波的编码。 为了估计接收声音的方向,有两种神经机制可以估计传到每只耳朵的声音的相对强度和时间。
其他感觉
嗅觉和味觉对物质的化学特性起反应,当人们寻找和品尝食物的时候他们共同起作用。 嗅觉是由鼻通道深处对气味敏感细胞实现的。
味觉感受器是乳头中的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上。 肤觉感用来感受压力和温度。
前庭觉提供关于身体运动方向和速度的信息。
动觉提供身体各部分位置的信息,并有助于协调运动。 痛觉是身体对潜在有害刺激的反应。
疼痛的生理反应包括对痛觉刺激位置的感觉反应,和神经冲动在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传递。
痛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心理过程的反应,可以用强调心理过程和注意分散的治疗方法来缓解。
第五章 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的作用是使感觉有意义。知觉对象是指被知觉到的物体。
感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知觉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认与识别客体。 感觉是把物理能量转换成大脑能够识别的神经编码的过程。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组织指下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对一个客体的内部表征和对外部刺激的知
觉。知觉加工包括对一系列简单特征如颜色、边界、线段等的综合(整合和联结),形成可被再认的客体的知觉。
识别与再认赋予知觉以意义。
近距与远距刺激
视网膜上的影像是二维的,而环境是三维的。环境中的物理客体被称为远距刺激,而它们在视网膜上的光学成像称为近距刺激。近距刺激是由远距刺激决定的感觉活动的模式。
真实、模糊和错觉
知觉任务定义为从近距刺激辨认远距刺激。两可刺激和知觉错觉 模糊性
知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个准确的对世界的“确定”。模糊性是理解知觉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它表明在感觉水平上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水平上可能有多种解释。
一旦你看出两种解释,你的知觉就会在两种解释之间来回变换。这种不稳定性是两可图形最重要的特点。
正常人类知觉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是倾向于把环境中的模糊和不确定性转换成一个清晰的解释,使得你能够自信的采取行动。 错觉
由于具有相同的感觉系统生理基础和对环境的类似经验,许多人在相同知觉情形下会有类似的错觉。这不同于幻觉,幻觉是由于异常生理或精神状态而使个体体验到的不能共享的知觉扭曲。
奥佩尔研究几何光学错觉。错觉指出了知觉与真实的差别。他们能够证明感觉、知觉组织和辨认在抽象概念上的差别,并帮助你理解知觉的某些基本性质、
错觉本身表明你的知觉系统并不能完美地完成从近距刺激复原远距刺激的任务。
知觉研究的方法
赫尔姆霍兹的经典理论
赞成经验或者后天在知觉中的重要性。强调智力加工在解释常见的能兴奋神经系统的两可刺激中的作用。通过运用对环境的先验知识,观察者提出关于事物存在方式的假设或推论。知觉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是从特殊的影像推断其所表达的一般客体和事件类别。这种过程处于你的意识觉知以外为无意识推理。当特殊境况允许对同一种刺激有多重解释,或者当要求作出新的解释而观察者却仍喜好旧的、熟悉的解释时,错觉就会产生。
把知觉分解成两个阶段。分析阶段:感觉器官把物理世界分析成基本的感觉。整合阶段:把这些感觉单元整合成对客体和其属性的知觉。 格式塔方法
强调内在结构先天的在知觉经验中的作用。心理现象只有被看成是有组织和结构的整体而不是分解成原始的知觉单元时才可以被理解。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是对心理学原子论观点的挑战。对世界的这种整体知觉的产生是由于大脑皮层被组织成用这种方式来工作。 吉布森的生态光学
詹姆斯·吉布森的生态光学理论把注意集中在外界刺激的属性而不是你知觉刺激的机制。强调感知是对环境的一种积极的探索。知觉系统是在复杂和变化的环境中积极的活动的——寻找食物、水、配偶和避难所——生物体内进化而来的。
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直接提取来自环境的感觉信息中的不变性或稳定性。没有必要去假设更高水平的知觉推论系统——知觉是直接的。由于人类在一个稳定性知觉对生存很重要的环境中进化,因而你的视觉系统的作用就是察觉这种稳定性。
小结
知觉的整个过程可以被分解成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组织阶段和辨认/识别阶段。视知觉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近距刺激的信息——物体形成的视网膜像——辨认和解释远距刺激——环境中的真实物体。两可图形在感觉水平由单一的解释,但是在知觉和辨认水平却有多重可能解释。错觉体现了知觉加工过程理论的局限。
知觉理论基本认同知觉能力是先天和后天共同的产物,但它们不同意两者是平衡的。赫尔姆霍兹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多数知觉需要无意识推理。格式塔理论强调知觉经验必须是被看成整体的,赞成知觉过程中内在加工的作用。詹姆斯·吉尔森的理论强调观察者作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的作用,关注环境中刺激所反映的稳定信息。
注意过程
注意:指向和选择。
选择性注意 确定注意的焦点
目的指向选择反映的是你对将要注意的物体做出的选择,是你自己的目标功能。你能有意识地选择物体做特殊检查。刺激驱动捕获发生在刺激的特征——环境中的物体——自动抓住你的注意时,它不依赖于知觉者当时的目的。
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刺激驱动捕获会胜过目的指向选择。
不被注意的信息的命运
布罗德本特,作为一个通讯的通道,心理只有有限的资源去执行全部的加工。这个限制要求注意严格调整从感觉到意识的信息流。注意形成了一个通过认知系统的信息流的瓶颈,把一些信息过滤掉,让另一些信息继续进入。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表明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在获得输入的意义之前。用双耳分听实验来检验过滤器理论。
一个喧闹的房间里,即使在聊天的时候也能听到有人喊他们的名字。这经常被称为鸡尾酒会现象。
注意和环境中的客体
注意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帮助你在杂乱的视觉环境中找到特殊的物体。很多复杂的信息加工是在没有注意和觉知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早期的加工阶段称为前注意加工。前注意加工能熟练地在环境中找到由单一特征定义的客体。平行搜索。指向性的搜索。序列搜索
小结
你选择性的注意环境中的刺激,或者是因为你选择这样——目的指向选择——或者是刺激的某些方面吸引了你的注意——刺激驱动吸引。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把智力看成是有限的资源。非注意信息很少能进入意识觉知。前注意加工允许你发现环境中那些能用单一明显特征辨认的客体。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把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你有连续的知觉的过程总称为知觉组织过程。个体由于这种知觉组织的结果而经验到的东西被称为知觉的对象。
图形、背景和封闭性
图形是位于最前部的类似客体的区域,背景被看成是用来突出图形的布幕。错觉轮廓。封闭性使你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完整的。封闭性过程表明你具有把刺激知觉成完整的、平衡的和对称的倾向,即使存在空隙、不平衡的和不对称时也一样。
知觉组织原则
接近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最近(最接近的)的元素会被组织到一起。 相似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最相似的元素组织到一起。 共同命运原则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朝同一方向运动和具有相同速度的元素会被组织在一起。
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整合
许多知觉过程都存在以“恰当的方式”将周围环境的碎片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你在给定时间内所能感知的通常只是整个视觉世界有限的一部分。为了获得关于周围环境完整的信息,你必须整合从不同空间位置(空间上的整合)以及在不同时刻(时间上的整合)所获得的信息。
视觉系统不用很费力就能创建一个关于环境每一时刻信息的整合图形。研究表明,对于环境的每一次注视的视觉记忆并没有保留精细的细节。
用很少的加工资源用以保留场景的细节,外部世界本是一种普遍稳定的信息资源。对于外部环境中那些保持稳定的信息没有必要存入记忆。
运动知觉
一种的确需要你对外部世界的不同瞥视进行比较的知觉是运动知觉。如果你坐在一间黑屋子里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在光点外面有一个缓慢来回移动的矩形时,你会感知到光点是在一个静止的矩形中来回移动。即使当你的眼睛绝对静止地注视着那个光点时也会有这种错觉,即诱导运动。
另一种运动错觉揭示了更高层次的对运动知觉的组织过程,被称为似动。似动的最简单形式就是Φ现象,当时也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点以大约每秒4到5次的频率交替出现就会发生这种现象。
深度知觉
当你思考深度知觉的时候,要谨记视觉系统必须依赖视网膜成像,而它却只有两个空间维度——垂直和水平。
深度知觉是需要对感觉输入进行解释的,而且这种解释是可能错误的。对深度的理解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