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温度敏感元件。测热时温度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无热交换产生。而恒温热量计外筒水温基本是恒定的。当点火时内筒温度低于外筒,试样燃烧后,内筒温度又高于外筒,内、外筒温度始终存在着不平衡状态,有热交换产生,故计算测定热值时须进行冷却校正。
10.量热计法测定发热量时为什么要预先标定好热量计的热容量? 答:热量计测热法中要求在发热量之前要预先标定好热量计的热容量,这是热量计测热本身所决定的。热量计测试热法原理是一定质量试样置于在量热体系中的一个充有氧气的氧弹中燃烧,根据量热体系的温升来确定其燃料的发热量,而量热体系的温升程度是和组成量热体系的各种物质密切相关。这些物质的吸热多少不仅与物质的材料、质量有关,而且也和这些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所以不同热量计有不同的热容量,甚至同一热量计在为同环境温度下也有不同的热容量。热容量是热量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决定测定发热量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所以在测热之前要标好热量,才能根据量热体系温升,计算出发热量结果。
11.测定发热量对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设计锅炉时,发热量可用来计算炉膛的热负荷和选择磨煤机的容量。 2)锅炉运行时,发热量可用来计算发供电煤耗。
3)在煤炭供需上,发热量又可作为动力用煤计价的主要依据,根据发热量的高低,比价共分成40个级别。
12.测定发热量的试验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实验室应设在朝北的单独房间,不得在同一房间内进行其它试验项目。 2)实验室内温度应尽量保持恒定。每次测热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夏冬季室温变化以不超过15~35℃为宜。若达不到要求时,应安装空调设备。 3)实验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和任何发热的热源。
13.发热量测定中常用的点火材料有哪几种?它们的燃烧热各是多少? 答:在测热中通常采用的点火丝有以下几种:
铁丝:6700J/g(1600卡/克) 镍铬丝:1400J/g(335卡/克) 铜丝:2500J/g(600卡/克) 棉线:17500J/g (4180卡/克) 14.什么叫热容量?热容量与水当量有什么不同?
答:热容量E是指量热系统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单位为J/℃。
水当量K是指量热系统内除水量以外的其它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相当于若干克水升高1℃所需的热量。
因此,热容量和水当量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热容量包含水当量,而水当量只是热容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15.为什么要采用苯甲酸作为量热标准物质?
答:1)苯甲酸易于纯制,通过升华可达到很高的纯度。 2)在空气中吸湿性小,挥发性低、便于保存。 3)使用前预处理操作简便,并易压成饼。
4)燃烧时发热量近似于多数固体燃料的热值。
苯甲酸的唯一缺点是燃烧性能差,必须压成饼状才能完全燃烧。
16.苯甲酸使用前怎样进行预处理?
答:标定热量计用的苯甲本能须标有经计量权威部门确认的发热量值,使用前应先磨细、干燥。干燥的方法有:1)在浓硫酸的干燥器中放置48小时以上。 2)在40~55℃的干燥箱中烘干3~4小时。
3)在电炉或酒精灯上加热使之熔成块状,破碎后备用。 上述几种方法中第三种片质量最好,但操作麻烦,不常用。
17.什么是经济细度、煤粉细度?测定煤粉细度有什么意义? 答:经济细度:使磨煤机磨煤能耗和未燃尽热损失都较小的煤粉细度叫经济细度。
煤粉细度:它表征煤粉中各种大小粒度的质量百分率,它能很好地反映煤粉的均匀特性,是监督制粉系统运行工况的重要煤质指标。
意义:通过制粉系统实测获得的最佳的经济煤粉细度,结改善锅炉燃烧性能,减少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以及节约磨煤机能耗都有积极的作用。
18.测定煤粉细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筛分必须完全。采用机械振筛机时,要按照操作要求振筛一定时间后刷底一次,以防煤粉堵塞筛网,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2)筛分结束后用软毛刷仔细轻刷筛网底外面,但不要损失煤粉,不要损坏筛底。
3)试验用的筛要经校正,不合格者不准使用,一旦发现筛网变松或框架变形,则停止使用。
4)机械振筛机的技术规范要符合规定要求。
19.什么是煤的灰分?它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煤在一定温度(815±℃)下,其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尽,同时矿物质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遗留下残渣,这些残渣称为灰分产率,通常称灰分。
意义:煤灰是一种废物,灰分增高,热值降低。煤中灰分含量来设计除灰泵或灰场面积,灰分还对炉温有影响,燃烧高灰分煤时会造成炉膛温度下降可燃烧不稳定;同时会增加高低温受热面的磨损。因此测定煤的灰分对判定煤的质量和确定煤的使用价值以及锅炉安全运行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0.如何用缓慢灰化法测定灰分?(经典法)
答:用已知恒重的灰皿称取空气干燥基煤样1±0.01g,称准至0.001g,在水平面上轻轻摇动灰皿,使煤样均匀地铺在灰皿内,放入高温炉内,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让炉膛自室温升至今500℃,在此温度下,保温30分钟,然后继续长温至815±10℃,灼烧1小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2~3分钟,在放入硅胶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质量,若灰分产率大于15%,则进行每次20分钟的检查性灼烧,直到减量不超过0.001g。
21.测定煤灰分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高温炉要安装烟囱;2)热电偶位置要正确;3)灰皿在炉膛内位置要合适;
4)灰皿要放在恒温区域内;5)煤样要完全灰化;6)空气中冷却时间要一致。
22.测定挥发分的原理是什么?
答:煤在900±10℃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其中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质热解成为气体包括常温下生成的液体逸出,使质量减少,以失去的质量占煤量的百分率,减去煤样的水分后,即为挥发分。
23.如何测定煤中的挥发份?
答:用已知质量的坩埚称取煤样1±0.01g,盖好盖子,迅速送入预先升温到920℃的高温炉内,关上炉门用秒表计时。加热7分钟,在打开炉门时,炉内温度会有所下降,因此先将炉温到920℃并要求操作迅速,3分钟内炉温应升到900±10℃,否则试验作废。在900℃±10℃下加热7分钟后,将坩埚从炉内取出,在空气中冷却5~6分钟后,再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称量,计算。
24.什么是煤的挥发分?测定挥发分的意义是什么?
答:煤样与空气隔绝,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从煤中有机物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的总和称为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是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煤炭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动力用煤,煤中挥发分和热值对煤的着火和燃烧有着较大影响。根据挥发分含量可以判断煤的着火难易程度,挥发分高的煤易着火,火焰大,燃烧稳定。因此在控制燃烧过程中,常常根据燃料中挥发分来调正一二次风量。以达到最佳燃烧工况。
25.测定挥发分时,应怎样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答:1)称样前坩埚要在900±10℃温度下灼烧到恒重。
2)称取试样质量要在1±0.01g范围内,并轻敲坩埚,使试样摊平。 3)根据炉子恒温区域确定一次要放的坩数量,通常以不超过4~6个为宜。
4)坩埚的几何形状和容积大小都要符合规定要求。
5)在测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恢复到900±10℃所需的时间。 6)所使用的热电偶的安装位置要正确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7)在装有烟囱的高温炉内测定挥发分时,应将烟囱出口处的挡板关闭或用耐火材料堵住。
26.为什么测定挥发分后坩埚外表面有时出现黑色附着物?
答:测定挥发分后,经常发现坩埚内表面产生一层黑色油光附着物,这是正常现象,可于试验后高温下灼烧除去。但如果测定后坩埚盖上和坩埚外表面有絮状烟垢凝聚,则是由于煤的挥发分产率太高,受热逸出的速度过快造成的。遇有这种情况,试验作废。此时将煤样压成饼状,并切成粒度约3mm 小块后测定,经过这样处理之后一般都可得以解决。
煤焦采制样试题:
一、选择
1、根据皮带煤流情况以一次或两到三次采一个子样,每个子样不少于( B )Kg。
A.2 ; B.4 ; C.5
2、采样缩制依据的国标是( A )。 A.GB474 ; B.GB475
3、煤样从采样到做完筛分试验的时间,不应超过( A )天。 A.15 ; B.20
4、煤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燃料,它主要由( A )组成。 A.碳、氧、氢 ; B.碳、硫、氮
5、子样质量超过规定值后,( B )提高采样精确度。 A.能 ; B.不能
6、在煤流中采样时,分两次或三次采样时,按( A )的顺序循环进行。 A.左、中、右 ; B. 左、右、中
7、煤样装瓶量不能超过瓶容积的( A )。 A.3/4 ; B.1/2
8、制样室应为水泥地面,堆掺缩分区还需要在水泥地面上铺以厚度( B )以上的钢板。 A.3mm ; B.6mm
9、水分大时影响进一步破碎、缩分时,应事先在低于( A )℃温度下适当进行干燥。
A.50 ; B.150
10、灰分大于( A )的煤,需要用浮煤进行分析试验时,应将粒度小于3mm的原煤煤样放入重液中减灰。 A:20%; ; B:10% 11、收到煤样后,必须( A )制样。 A.立即 ; B.隔日
二、填空
1、采样人员应严格遵守( 安全规程 ),确保人身安全。
2、采样工具的尺寸以煤的粒度倍数来确定,一般为粒度的( 2—3.5 )倍。 3、在煤堆上采样时,低部点应距地面(0.5米 ),在采样点上应先除去( 0.2 )米的表层煤,然后采样。
4、采取煤泥水试样,应截取水流断面的全宽,以均匀的间隔取样,每小份试样不得少于( 1 )Kg。
5、全水分煤样在采取后应立即制样或立即装入口盖严密的( 镀锌铁桶 )中,并尽快制样,也可以用( 塑料袋 )装样密封,在满批量后尽快制样。
6、送化验室进行分析的煤样必须由磨料到粒度上限不超过(0.2 )毫米的煤组成,这种煤样叫(分析煤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