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58练 人文精神起源
1.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2.(日照2017一模)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 )
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 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
3.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4.(安阳2017二模,3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 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5.(黄冈市201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16)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B.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C.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1
6.(烟台市2018届诊断性考试,3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 D.城邦利益至上
C.人是万物的尺度
7.(菏泽市2017届高三3月模拟,16)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奥秘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当时,这些口号反映出( ) 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B.希腊民主政治有一定局限性 C.智者学派对“美德即知识”的否定 D.希腊人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
8.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推崇理性的力量 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9.(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2017届2月质量测评,33)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可以用以思考推理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用以感觉到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心灵的无理性部分。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这反映出古典人文主义强调( ) A.确立城邦正义的道德标准 B.运用感性力量控制人的欲望 C.追求节制适度的幸福生活 D.通过教化提高公民的素养
10.(玉林、贵港2018年质量检测,33)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2
C.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11.(天津市南开区2017年高考一模,4)“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12.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批判精神 C.政治主张
B.自由观念 D.公民意识
3
答案精析
1.C [个人主义迅速成长只是探究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的表现或直接原因,其根源还在于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平民地位的提高得益于古希腊、罗马民主、法治的发展完善,其根源还在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进而使“古希腊、罗马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故C项正确;海外贸易比较发达是古希腊、罗马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
2.A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同形共性”,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 3.B [据题干材料可知,“人”是确定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是一致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滥觞。题干材料中不涉及“道德”“民主”“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从之前研究神、自然界转向研究人,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没有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
5.A [怀疑神灵的存在,但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不重视道德,不利于提高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故D项错误。]
6.C [“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是法律和信仰赋予的,源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是近代民主思想的体现,与材料论述的精神实质不符,故A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苏格拉底主张精英治国,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是雅典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产物,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C项正确;“城邦利益至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7.D [据材料“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无物存在’的口号”可知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希腊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和“人是万物的尺度”都强调人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都否定了神和各种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
4
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故D项正确。]
8.D [推崇理性的力量与材料强调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推动美德与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所强调的人的道德,与神的意志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苏格拉底所强调的是“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讲求“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左,故D项正确。]
9.C [根据材料中“灵魂中的这两种品质决定人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隶’”说明强调的是人要控制自己的无理性部分,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故C项正确。] 10.C [材料中三位哲人在当时看到希腊盛行的诡辩学派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弊,他们提出教育理论及主张,想设法补救,体现了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故C项正确。] 1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德治”,二者的共同点是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是人文主义的代表,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代表希腊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强调人的自由,孔子主张维护“礼”,压制人的自由,故D项错误。] 12.A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礼崩乐坏,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以唤醒国人,重建道德,故A项正确。]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