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1.《天工开物》中如下描述“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 钠 B. 铝 C. 银 D. 铁 【答案】C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通过HgO分解得到Hg单质;
【详解】“共煅五个时辰,其中砂末尽化成汞,布于满釜。”,方法是加热HgO,使之分解成Hg和O2;
A、工业上冶炼金属钠,常采用的方法是电解熔融氯化钠,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冶炼铝,采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冶炼银,采用加热氧化银,故C符合题意; D、工业冶炼铁,采用热还原法,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工业上冶炼金属,常采用的方法是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K~Al常采用电解法,Zn~Cu常采用热还原法,Cu以后金属常采用热分解法。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A1(SO4)2·12H2O常用于杀菌消毒 B. 生活中可用无水乙醇消毒 C. 纤维素在人体内水解得到葡萄糖
D. 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物是NaHCO3和Al2(SO4)3 【答案】D
3
【详解】A、明矾常用于净水,利用Al+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达
到净水目的,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 B、生活中常用75%乙醇进行消毒,故B错误;
C、人体中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即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 D、利用NaHCO3和Al2(SO4)3发生双水解反应:Al3++3HCO3-=Al(OH)3↓+3CO2↑,故D正确;
3.最近科学家发现使用钾和铜的微小尖峰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乙醇。下列有关化学用语
1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表示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B. 中子数为34,质子数为29的铜原子:
C. 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乙醇的结构简式:CH3OCH3 【答案】C
【详解】A、CO2结构式为O=C=O,中间球为碳原子,根据原子半径大小规律,C的原子半径大于O的原子半径,故A错误;
B、根据原子构成,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即该核素的表示形式为6329Cu,故B错误;
C、钾原子位于第四周期IA族,19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正确;
D、乙醇中含有羟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故D错误; 4.环辛四烯常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苯乙烯、B. 一氯代物有2种
C. 1mol该物质燃烧,最多可以消耗9 mol O2 D. 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水 【答案】A
【详解】A、环辛四烯分子式为C8H8,苯乙烯、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环辛四烯只有一种氢原子,其一氯代物有1种,故B错误;
C、根据烃燃烧的通式,1mol该物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8+8/4)mol=10mol,故C错
2
所示。下列有关它
互为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C8H8,它们的结构不同,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误;
D、烃难溶于水,环辛四烯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故D错误;
5.硫化氢作为继NO和CO之后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在血管新生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体中微量的H2S能有效预防心脏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S属于弱电解质
B. NO和CO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C. H2S、NO和CO都能与臭氧反应 D. H2S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D
【详解】A、H2S属于二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说法正确;
B、NO和CO为不成盐氧化物,即NO和CO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 C、臭氧具有强氧化性,H2S、NO、CO具有还原性,H2S、NO、CO都能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说法正确;
D、H2S属于二元弱酸,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2价S氧化成S单质,溶液出现浑浊,故D说法错误;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FeC1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H2S的脱除剂 B. A12O3具有两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铝单质 C. 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铁、铝 D. 二氧化硅的熔点高,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答案】A
3+3+
【详解】A、Fe具有强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Fe能把-2价S氧化,因此FeCl3可用
作H2S的脱除剂,故A正确;
B、氧化铝具有两性,与工业冶炼铝单质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浓硝酸钝化铁、铝,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是酸性,故C错误;
D、光导纤维成分是SiO2,利用光的全反射,与SiO2的熔点高无因果关系,故D错误;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8的溶液:K+、Fe3+、NO3-、C1-
B. 能与Al反应产生H2的溶液:K+、Na+、SO42-、C1- C. 含FeC13的溶液:K+、NH4+、I-、SCN-
3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D. c(OH-)=1×10-13mol·L-1的溶液:NH4+、Na+、SiO32-、CH3COO- 【答案】B
3
【详解】A、pH=8溶液显碱性,Fe+在指定的溶液中转化成Fe(OH)3沉淀,即在指定溶液中
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能与Al反应产生H2,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强碱性,这些离子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Fe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与SCN-生成络合物Fe(SCN)3,即所给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溶液显酸性,SiO32-、CH3COO-与H+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8.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O3作催化剂 B. 反应III的方程式为O2+O===O3
C. 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 D. 反应I、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详解】A、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根据过程,O3只参与反应,没有O3的生成,因此O3不是催化剂,故A说法错误;
B、根据过程,反应III:O和O2参与反应,生成O3,即反应方程式为O2+O=O3,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反应过程,反应Ⅱ生成甲醛和乙醛,因此光化学烟雾中含有甲醛和乙醛等刺激性物质,故C说法正确;
D、反应I:O3+3NO=3NO2,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丙烯与O3发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