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折
折画在汉字中出现较多,而且形态各异。书写时关键在折处顿笔,并注意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和相互关系。
横着: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小于90。或等于90。,如:
竖折: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略大于90。或等于90。,如:
撇折:先写一短撇,再顿笔右向上挑,夹角约45。,如:
横撇(折):先写一横,于折处顿笔,再写一撇,夹角约45*至60*,如:
撇点(折):先写一撇,于折处轻顿笔,再写一长点(或视为反捺),夹角约60*至90*,另注意两笔画向内略弯曲,如:
横折弯:先写一短横,于折处顿笔,再写一竖弯(注意竖弯处一定不能写成折),如:
9
八、钩
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与其共同构成笔画形态,运笔出钩前一定要顿挫蓄势,这样钩锋才显得稳健有力。钩的主要形态有:
弯钩:写弯钩时要留意向右“弯”的弧度,并注意收笔处与起笔处几乎在同一条垂线上。钩法同其他,如:
卧钩:可以理解为将斜钩“卧倒”,但起笔轻,弧度更大,出钩要向左上,以求与其他笔画呼应,如:
横折钩:根据横折画的夹角,横折钩又有两种形态,写法参照横折画与钩的写法,如:
竖弯钩:先写竖画,再右.转弯(如画圆),收笔时正向上轻快钩出(可略向内钩,但决不能向外钩出),如:
横折弯钩:先写横画,于横画的结尾处折向内弯,曲如画圆,收笔时向上轻快挑出。注意斜弯有几种形态,如:
10
横撇弯钩:横要短,撇和弯钩连接的地方不要顿笔,注意弯钩的长短和弧度,有折有弯,形成对比,如:
横折折钩:横不要长,转折的地方要轻顿,折钩要向左收,成倾斜状,如:
竖折折钩:转折处要轻顿,最后的折钩要倾斜,如:
以上是笔画的基本形态和写法。汉字的笔画组合较多,未必能尽举其美,但掌握了以上笔画的写法,其他便能迎刃而解。另外,因这些笔画是手写,不是印刷,形态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人写同一笔画也会有差异的。怎样使总体搭配好,本书将在第四章中详述。
第三节 粉笔楷书的常用偏旁写法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主要部件,是介于点画与结体之间的一种形态。练好偏旁写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粉笔书法与板书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习字时可将相同偏旁的字聚在一起写,举一反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偏旁,旧时称汉字中合体字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后来,合体字的上下部分亦有衍称偏旁的,且有形旁、声旁之分,这是从构字的发展规律来分析命名的。若从书法的角度来分,合体字的左右部件都可称为“旁”,如“左耳旁”、“右耳旁”等;而合体字的上下偏旁又可分别被称之为“头”和“底”,如“宝盖头”、“心字底”等。偏旁涉及到上、下两部分,且笔画相差无几,则可以称“头”,也可以称“旁”,如“广”可以称“病字头”,也可以称“病字旁”(但“广字头”、“厂字头”,一般不称“旁”。有时仅是约定俗成而已)。
下面我们将形态、写法有共性或有可比性的偏旁分组讲析,这样大家练字时可以触类旁通,
11
也便于记忆。另外,对于一些缺少共性,又较难写的偏旁单独列出范例。 一、木字旁、提手旁、禾苗旁
这三个偏旁中的竖画(或竖钩)都从横画的中间偏右穿过,木字旁与禾苗旁的撇画、点画要与中间的竖相接。提手旁的提画穿过竖钩的下中部。
二、提土旁、玉王旁、牛字旁、车字旁
这四个偏旁中的竖画也都从横画的中间偏右穿过,但注意横画与横画之间、横画与提画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三、示字旁、衣字旁
这两个偏旁很相似,其竖画与第一侧点要对正,最后一点或二点通常依附在竖画上,且衣旁的最后两点作“并二点”状,不作“上下点”状。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