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0 4:37: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 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 间,就会干了。 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 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 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课 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

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 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 研究水的沸腾, 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 学生要注意观察、 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测量水 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 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 ,要实 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 要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 学 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 或 2min 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 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提出的问题可以有: 酒精灯使用时应当 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 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 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 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

水沸腾了

沸腾 沸点 测量水温的方法

第三课

【学情分析 】

水结冰了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 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

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

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 变

成了固体状态。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 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 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 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 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 15 分钟)

[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 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 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 学生相互合作, 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 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 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 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 ;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 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 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 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 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 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

(4). 冰 ,有利于

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 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 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 9 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 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 分钟)

[ 材料准备: 结冰后的试管、 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 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

搜索更多关于: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的文档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pkrh747el1j03v4iv5u208bi780fr00a4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