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浮报2009年和2010年利润。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绿大地欺诈上市过程中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行为。该负责人表示,证监会于2010年3月因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对其进行立案稽查。行政调查发现,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当地检察机关批准,于3月17日由云南省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此外,还有曾经一度震动整个中国的琼民源事件、银广厦事件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2.2.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首先,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或是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受不良经济利益的驱使,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造假账,编假报表,欺骗广大民众和投资者。
其次,社会监督机制不力。一些财政、税务、审计、银行、工商等部门基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利益的驱动,对企业的稽核监管缺乏力度,对少数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和当事人,避重就轻,处理不严。还有一些注册会计师和社会审计机构审计质量不高,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会计信息重大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最后,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不健全。我国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形势多变,会计法规、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此外,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有多样性、可选择性。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同一企业对同类或相似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也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2.2 财会人员诚信缺失、法律观念淡薄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然而,近年来财政部在抽查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以及国家审计署对一些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都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见,当前会计诚信丧失严重,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
9
社会问题。并且一些企业、单位无视会计法规,将不该列入或根本没有发生的支出列入成本费用。在内部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挤占国家税收、少缴所得税的目的,也极力隐瞒利润,成本核算变形扭曲。可见部分会计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2.2.2.1 财会人员诚信缺失、法律观念淡薄的原因
之所以形成上述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追求局部和个人利益。由于现行机制的不健全,一些企业、单位的领导人为了个人“政绩”和物质利益(经营上的动机——追求经营的有效性给本企业、本单位带来效益;投机上的动机——个人的职务升迁、报酬等), 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他们一方面追逐账面利润,另一方面又挖空心思,欺上瞒下。而会计人员又在其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为保全自身利益,成了财务活动中诚信缺失的“参谋”。
最后,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目前财政、税务、审计各自为政、重复监督、执法尺度不一致,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往往只采用收缴、罚款的手段处理了之,致使问题难以根治,削弱了国家监督的力度;社会监督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执业的中介机构和鉴证人,本应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认真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没有做的。
3. 西方国家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分析
3.1 西方国家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尽管美国接连发生“安然事件”、“世界通信事件”、“施乐事件”等与会计有密切关系的重大资本市场丑闻,但这并不说明其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失败的;相反,从“安然事件”对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导致安达信的分崩离析可以看出,在其较为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和严格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作用下,谁违反了诚信原则,谁就将遭资本市场淘汰。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任主席列维特(Arthur Levitt)所言:“诚信是市场的基石,只有它才是推动市场前进的真正力量”。在目前,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于重塑会计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西方国家会计职业道德分析
3.2.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维持制度——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10
3.2.1.1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美国
根据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SEC)2000年8月通过的新规定,从2000年10月23日起,美国上市公司公开财务信息时对证券分析师和中小投资者一视同仁,即以往的上市公司与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先行沟通不复存在,中小投资者们将与他们一起同时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公平披露制度 (Fair disclosure简称FD)。 公平披露制度产生使得上市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任意向证券分析师们或大投资者预先披露重要信息,否则,他们将会受到强制执行措施或相应罚款,这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它缩减了投资者中的大投资者特权,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把所有投资者置于平等地位,共同承担股市风险,共同获得投资收益,使证券市场更加公平化。公平披露制度的规定,使得证券分析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以往他们在做分析报告时,一些关键数据通常都是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得。公平披露制度产生后,上市公司为避免受罚,不再向分析师们提供重要数据。 3.2.1.2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加拿大
(一)完全信息披露制度。完全信息披露是指为使有价证券之发行公司完全公开有关其证券为投资判断所必要之信息,而投资决定之本身则委托诸投资人之自由判断及责任者。完全信息披露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假设基础上的:在一个充分竞争、信息完全有效的市场中,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只要信息完全、真实、及时、充分披露,证券市场自身会让投资者做出理性抉择。 (二)实质性审核制度。实质性审核制度是指证券发行必须经主管机关的核准,主管机关就发行人的实质条件予以审查,发行人必须符合一定的发行条件,主管机关始予以核准,故又称核准制,该制度为欧洲大陆国家及美国多数州的《证券法》所采用。实质性审核主义更重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而不是以行为个体的自由权利为本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国家干预的特征,只不过是这种干预是借助于法律工具来完成的。实质性审核制度所表达的是政府对证券发行人及证券本身投资价值的深切关注,并且实现了在公众与个体选择权、效益与公平、市场自由与国家干预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之间为寻求和谐而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
3.2.2 对会计人员如何监督
3.2.2.1 美国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分析
11
美国公司会计监督体制可分为:
(一)外部会计监督体制,包括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公众监督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制定会计规则方面拥有法律赋予的最高权威,由其决定会计规则制定机构是否有能力改进财务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有能力协助证券交易委员会实现其监管要求等。公众监督委员会代表公众利益,主要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
(二)内部会计监督体制。审计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帮助董事会加强对有关法律和内部审计情况的了解,使董事会成员能把注意力转向财务控制和存在的题,增进董事会对财务报告和选择性会计原则的了解会,这种监督方式被美国公司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的管理控制过程进行审计,通常由管理层聘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管理层牵制。目前在美国,这一现象开始发生变化,即内部审计师越来越多向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定期报告,由于审计委员会是由独立董事控制的,使得受管理层的牵制程度得以降低。其监督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4. 中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对比分析及其形成原因
4.1 中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上述中外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中外会计职业道德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对会计制度做出道德伦理方面的辩护,使会计人员正确认识自己;并对会计和会计人员提出道德伦理要求,使会计人员规范自己,从而促进一种“良好有序的”会计进程的建立,形成能够保护和协调关系人利益的伦理秩序,使处于竞争状态的各关系人的行为受到符合一般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和控制,从基础上或从更高的层次上防止因利益冲突而出现的混乱,达到保护各关系人利益,并进行利益调整的目的。
而中外会计职业道德又是在不同的文化、政治与经济背景之下产生的,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具体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更加要求从业人员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国家的立国之本便是最大限度的维护资本家的利益,因此其会计道德从根本来说便是为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