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三)
1.C [解析]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因此A表述错误;基层民主管理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因此B表述错误;“听证会”,是参与民主决策,而不是民主监督,D表述错误。
2.D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选举的态度。我国现阶段坚持差额选举,排除①。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缩小,排除③。面对贿选行为,必须提高选民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法治建设,规范选举行为,故②④正确。
3.D [解析]此题考查选举方式。市人大代表和市长的选举都属于间接选举。A、B、C三项都属于直接选举。
4.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①排除;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举行听证会是公民按照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正确。
5.C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材料强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可见民主的真实性,故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平等适用法律和民主的广泛性,排除②③;政府听取民意和保障公民权益,体现我国国家性质,故④正确。
6.B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决策的意义。向公民征求意见是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集中民智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①③正确;公民可以参与决策,但不享有决策权,②说法错误;决策不可能反映每个公民的意愿,④说法太绝对。
7.C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管理。该村推行协商民主制度没有扩大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但凸显了村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①错误;材料不涉及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排除④。
8.D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生活。材料中中学生向社区居委会提交建议书,属于通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民主管理,故选择D项。A项属于民主监督,排除。B项属于民主决策,排除。C项属于民主监督,排除。
9.D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管理。A表述错误,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是主要途径;B居委会不是基层政府,排除;C居委会不是基层政权,排除。
10.C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监督形式。通过市长热线反映问题,属于信访制度,故①正确。②属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排除。③属于舆论监督制度,排除。④属于监督听证会,故正确。
11.A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监督的意义。政府借助网站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同时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故答案为A。③说法错误,排除。公民不能管理政府事务,排除④。
12.D [解析]法律的修订保障了“民告官”得以落实,并没有拓宽途径,排除①。法律修订切实保障了公民权益,没有简化程序,排除④。法律修订提供了法制保障,故②正确。法律保障“民告官”,可以激发公民监督的信心,故③正确。
13.(1)①村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直接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②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依据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中的日常事务。④广大村民创造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等形式,保障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2)①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政府实施规划的民主决策;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理解和支持政府实施规划而开展的工作。②依法行使公民监督权,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职责,落实规划措施。③全面提高公民自身素质,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
投身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
[解析]第(1)问考查民主管理的知识。通过选举成立村委会,可见民主选举;通过公开账目,可见民主监督;通过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可见必须要制定村规民约;通过议事制度,可见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第(2)问考查公民的政治参与。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积极参与;其次要明确参与的原则,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4.(1)①公民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不能自觉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②公民政治参与途径不畅通,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不到切实保障。③公民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合法、有序地实行民主监督权利。
(2)①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保障公民知情权。②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工作,提高工作实效。③有利于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参与民主监督,防止谣言传播。
[解析]第(1)问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谣言的蔓延,首先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其次也反映了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合理;同时反映了公民相应权利得不到保障。第(2)问考查民主监督。借助媒体实施信息公开,首先应该立足舆论监督的特点来分析;其次要立足民主监督的意义来分析,强调对国家机关工作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