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课时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1. (2018石家庄模拟)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 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变型
( )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 D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各派思想论争,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故D
C.否定了传统观念
解析:选D 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
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太绝对,故排除。
2. (2018昆明一中检测)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 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 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 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解析:选C 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故A项错误;“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是为了 “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而非试图推动宗 法制度的复兴,故 B项错误;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强调人们内在的 道德意识,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 正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故
D项错误。
C项
( )
3. (2018孝义摸底)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 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
A .以德治民的思想 C .休养生息的思想
B.向往小国寡民的生活 D .反对社会变革和战争
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老子的治国
( )
解析:选C 以德治民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故 理念,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故
B项错误;材料 “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
用慢火适当烹饪”即无为而治,故 C项正确;材料“要用慢火适当烹饪”,并不等同于反 对社会变革和战争,故 D项错误。
4. 荀子主张,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相反,上天立下君主是为了人民。 这一主张体现了 (
A .法治思想 C .仁政思想
)
B.礼治思想 D .民本思想
”,“上天立下君主是为 A项错误,D项正确;礼治思
解析:选D 荀子认为“上天降生百姓不是为了伺候君主的 了人民”,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未体现法治思想,故 想和仁政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C两项错误。
1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5?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 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 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 (
A .儒家 C .墨家
)
B.道家 D .法家
A项错 C项错误;
解析:选D 材料讲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而儒家强调德治和仁政,故 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故
B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节俭、兼爱、非攻,故
材料“蜂蚁社会”“法定程序”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及以法治国,该学派应是法家, 故D项正确。
6.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 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下列思想主张与材料 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 .为政以德 C.
)
B.严刑峻法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其送死,桐棺三
解析:选D 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儒家重视丧礼,与材料 寸”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法家严刑峻法无关,
故B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
与材料“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茅茨不翦,采椽不刮” 是说用茅草搭盖屋顶而不加修剪, 项正确。
7. (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 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 因是(
A .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 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C .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 D. 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解析:选B 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时期,其目的是实现局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 而非全国统一,故 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 纷鼓吹“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 ”,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 的消长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
臆断,故D项错误。
8. 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
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 用栋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 符合墨家的节用的主张, 故D
)
2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
A ?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C ?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 ?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解析:选B 汉代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此后,历代基本上推崇儒学,故
A项错
( )
误;根据材料“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 价值”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 B项正确;百家思想中有些是符合现实社 会需要,有些则不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故
9.
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被分为《风》
《雅
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 D项错误。
《诗
》 《颂》三部分,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 “赞颂 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 (
A.
C .《鲁颂》
)
《关雎》 B.《公刘》 D .《伐檀》
故A项错误;《公
解析:选B《关雎》是国风,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刘》叙述周祖先公刘带领周人由邰迁豳的经过,与材料中 故B项正确;《鲁颂》产生于鲁国曲阜一带与材料中
“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相符,
“周王朝王城所在地”不符,故C项错
“赞颂周族祖先开拓
误;《伐檀》是国风,反映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与材料中 之功”不符,故D项错误。
10. 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 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诗歌体裁。材料表明
A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 .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解析:选D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的说法太绝对化,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
C项错误;根据材
( )
楚辞的影响,故 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楚国霸业有利于楚辞的出现,故
料“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 样的诗歌体
3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裁”可以得出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故 D项正确。
11. 如图为山西陶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朱书扁壶。有学者考证朱 砂刻画的符号为“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 .长江流域的原始制陶业发达 B.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起源 C ?釉陶制品在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 D ?已经掌握“釉上彩绘”烧制技术
解析:选B山西属于黄河流域,不是长江流域,仅一个朱书扁壶也不足以说明原始 制陶业发达,故 A项错误;作为史料,朱砂刻画的符号考证为
“文”字,可以用来研究文
( )
字的起源情况,故 B项正确;材料没有介绍朱书扁壶的用途,无法说明其在经济生活中广 泛使用,故C项错误;“釉上彩绘”烧制技术出现于唐朝晚期,新石器时代还没有掌握此 技术,故D项错误。
12. (2018安徽十校联考)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解析:选D 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
“字形歧异”的问题,同一
D项正确。 字,齐、燕各有
( )
个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 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 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 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
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
“周郑交质”。平王死
“周郑交恶”。
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 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 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 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
”,“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