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6:35: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 车”、“求金”。

“求赙”(要财物助丧)、“求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

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 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 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

“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

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

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 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 简要评价。(1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 “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 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加以回答。第

”“春秋时

根据材料

(11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问第一小问,孔子主张,据材

“最

料二“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 ”得出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 ”得出主张“仁” “礼”结合;墨家主张,据材料二 民无终贱”得出官民无贵贱之分,

“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

“官无常贵,

”提倡节俭,反对浪

费,“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主张兼爱非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对 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

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 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 部政权变动。 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 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另一方面, 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

(2)主张:孔子主张“仁” “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 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不义战争)。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 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 其政治抱负。墨家

5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

“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 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

“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

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 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 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

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 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 “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

“风气”,其形成源远流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

)(12分)

“百家争鸣”的

解析: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 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

“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

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 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 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 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 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 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 “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 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 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 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 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 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 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 响深远。

6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psku3qqrh7u3cm9b9nu86wqu5roxb0038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