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2.1电源和电流 第1课时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程标准 1.理解电源的作用。 2.理解恒定电流场的形成过程。 3.掌握恒定电流的概念,会用公式q=It分析相关问题。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对电流表达式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电流微观表达式的推导和解释。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任务)及问题 学习活动及行为 问题导读单: 预设问题 《新课程导学》)P23课前学【模块一】电源 【问题一】用导线连接两个分别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导线中有没有电流习区 《新课程导通过?为什么?如果有,这个电流能持续下去吗?如果要得到持续的电流【评价训练单】学》课时训练88页 该怎么办? 针对模块一 课前分发《电源和电(总结电流形成的条件和电源的作用) 流》问题导读单 【模块二】恒定电场 师:故事引入 【问题二】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联起来,导线中的电场如何? 生:完成问题一,展示交流 (总结导线中电场的特点,得出恒定电场的特点) 师:点评总结电流的形成条【模块三】恒定电流 件和电源的作用 【问题三】什么叫恒定电流,电流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意义如何? 针对模块二 (思考:在电解液和金属导体中都可以形成电流,形成电流时有 师:创设情境。 什么不同) 生:完成问题二,小组讨论针对训练1:在金属导体中,若10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量为10C,则导体交流 ,归纳特点 中的电流为________; 师:点评总结。 三.针对模块三 2针对训练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m,若10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生:先完成问题三和思考,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均为10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_______. 然后小组交流展示 师:教师点评总结 变式训练:全品资料27页例一和练习。 完成问题四,交流展示,【问题四】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生: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并解释电流的微观意义。 师:教师点评,并比较两电荷量为q,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 ,求导体AD电流。 个公式 针对训练1: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kg/m,铜的摩尔质量M=6.4×10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33-22
NA=6.02×10mol,电子的电量e=-1.6×10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认为铜导线中平均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 变式训练:全品27页例3和练习 【问题五】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评价训练单】《新课程导学》课时训练88页 23-1-19 教学 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