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品析精美段落,练习仿写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重点文段的阅读,分析其中对人物的描写 学习难点:
品析语言,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情,并学会在阅读中体现出来。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谈到中国现代散文,就不能不谈到朱自清先生。1928年10月,朱自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出版了,书刚一出版,他立刻给远在扬州的父亲寄过去一本。当时朱自清的父亲正卧病在床,是朱自清的三弟朱国华接过了邮包。朱国华打开邮包一看,是哥哥写的书,立刻高兴地大喊:“爸爸,哥哥出书了。”老人也非常高兴,他仔细地翻看着儿子写的书,看着看着,不由得热泪盈眶。原来他读到了一篇儿子写自己的文章,这就是《背影》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1.课前我们已经充分预读了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看到父亲翻过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非常感动。 情感:父亲对我的爱 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2.读完本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你的感受?(感动)本文共7段,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段?(6段)
默读第6段,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一句话,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明确: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向左微倾
分析:找出三个动词:攀 缩 倾 师板书 攀:“攀”这个动作一般什么时候用呢?
明确:爬山,攀岩,攀登 可见月台相对父亲而言较高 且困难 缩:“缩”这个字对父亲而言是不是很容易?
明确:不容易:①父亲身体肥胖,缩动两腿需要全身力量 ②父亲年纪大,做此动作不容易 ③一边攀一边缩,做两个动作较难 ④穿得厚重,做此动作费力 倾:倾是怎样一个动作呢? 明确:师做示范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较胖,这个动作很费力,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三个质朴的动词,内涵多丰富,感情多么深厚,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读出字里行间的深情 3.找同学读此句,读后自评
师指导:①确定感情基调:感动 ②判断语速:慢 ③语调:低 ④语气:深沉 4.师强调:读课文时所用方法
⑴处理重音时可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①重音重读,即读得重一些,响一些。如“攀” ②重音轻读,即读得轻一些,如“缩” ③利用停顿突出重音,如“倾”向左/微倾
④几种方法同时运用,如“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⑵读出情感,读出感动——可联想自己的父亲 生找生读
5.除了这句话,第6段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自行回答)
6.第六段中有几句话可谓是经典至极,到现在依然感动着无数的人,那就是“我看见他戴着——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找生到黑板前画出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圈出动词。 给大家三分的时间,快速背诵。 7.文章开头提到的许多家庭变故的事,(师板书:丧,闲,借)是不是多余的,能不能去掉? 明确:铺垫 为后文父亲买橘子时背影的出现做铺垫 为作者被感动地流泪做铺垫 增添文章感人色彩
小结:此时的父亲年事已高,刚刚丧母,丢了工作,还要借钱筹办丧事,在他生命最暗淡的日子里却给予儿子一如既往的爱与关怀。因此,这些平常的举动有了不平常的意义 对联:攀 缩 倾尤见爱子意 丧 闲 借更现舐犊情 三.课堂随笔
朱自清的《背影》令我们难忘,令我们感动,生活中有没有令你感动或难忘的背影呢?请用100字左右记录下来
(交流展示分享 生上台自主展示评说) 师示范下水文 展示图片
配乐:二十年,父母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也见证了父母的老去。在座的各位正值青春期,脾气很大,有时候父母对你多关心几句,就会让你感到烦躁。你是否想过,你的做法无形中可能伤害到他们了呢?我们每天享受着父母的爱,可是,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也许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是一个100分的成绩单,也许是一句节日的祝福,也许就是简单的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都会让他们倍感幸福。 四.结语
引用龙应台《目送》当中一句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