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植物
植物有语言吗?它能说长道短吗? 年轻的英国植物研究专家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一种植物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可以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背上仪器,戴上耳机,把仪器的一根线头和植物叶子相接,这根导线就可以振动,生物电子翻译器立即对这种振动进行翻译,在耳机内便可清晰地听到植物对话的声音,植物会向人们诉说是饥是饱、是冷是热、是涝是旱。
意大利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能和植物讲话的对讲仪。他将植物连接在对讲仪的电极上,便听到了植物的“讲话”声,然后根据植物发出的信息翻译密码,辨别出“热”“冷”“渴”和其他简单的词汇。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讲话”则变得低沉、紊乱。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讲话”声音就很微弱。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几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希拉米·鲁拉德研究成功植物语言翻译器叫做________,通过它能________。
(3)植物的“说话”有什么特点?用“________”在原文中画出。 (4)你觉得,研究植物说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饥;饱;冷;热;旱;涝
(2)植物探测仪;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
(3)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下雨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说话”声则变得低沉、紊乱。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说话”声音就很微弱。
(4)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它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让它们长得更好。
【解析】【分析】(1)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2)这是按短文原文填空,只要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饥—饱、冷—热、旱—涝 (2)植物探测仪、清晰地听到植物说话的声音 (3)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下雨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说话”声则变得低沉、紊乱。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说话”声音就很微弱。 (4)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对它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让它们长得更好。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汤姆(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________ 平平安安——________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 诚实 B. 强壮 C. 聪明 D. 勇敢
7.【答案】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
波浪线: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春、夏、秋、冬 (3)酷热、火热 (4)小草
(5)横线: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波浪线: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6)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8.【答案】 (1)tù;wù;mán;sì;céng;zhòng (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
(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
(4)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
故答案为:(1)tù、wù、mán、sì、céng、zhòng (2)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3)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看着我日渐消瘦。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市场不久的父亲听到消息立即往家赶,车上的白菜掉了一地,父亲都没有弯腰去捡。(4)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9.【答案】 (1)jiàng;jiē
(2)猎人不知道它是神鸟,把它当成了凶禽 (3)人们非常害怕
(4)在正月十五日,人们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解析】【分析】(1)降,读 jiàng 时,意思是落下;读 xiáng 时,意思是投降、使驯服。
结,读 jié 时,意思是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读 jiē 时,意思是长出(果实或种子)。
(2)不知情,根据文章内容,是指猎人不知道那是一只神鸟,反而把它当成凶禽射死了。
(3)从响雷、不知如何是好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害怕。
(4)成功,根据上下文,是指人们通过爆竹、张灯结彩等形式制造火灾的假象骗过天帝,保全了生命安全。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多音字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所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很有必要。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的基本义在语境中会有具体的体现。比如,不知情,在选文中指猎人不知神鸟的真实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句子指的是把握作者的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自己什么意思,或者想要表达出人物的思想、行为、感情
(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既要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也要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以及特殊含义,这样才能明白词语的表达意义。
10.类文阅读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