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①chōnɡ ②xū ③chēnɡ ④huì ⑤bù ⑥nè ⑦zhì ⑧xī ⑨záo ⑩xūn 11shī 12qù (2)①chù/xù ②chǎnɡ/chánɡ ③xínɡ/hénɡ ④bó/bò/báo ○○
2.(1)籍贯/狼藉 (2)渺小/缥缈 (3)木讷/呐喊 (4)忌讳/经纬
3.(1)小看。(2)嘴笨,言语迟钝。(3)小虫的通称。古谓有足为虫,无足为豸。也用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4)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体。本文泛指人的经历。(5)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6)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齐备叫太牢,后来也单称牛为太牢。(7)旧时儿子为父母送葬时手拿的“孝杖”。阿Q把“假洋鬼子”的手杖咒为“哭丧棒”,以表示厌恶。(8)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9)全体一起痛恨敌人。忾,愤恨。(10)极端厌恶、痛恨。恶,厌恶。痛,极其。
4.(1)①清静 ②清净 (2)抱负 报复 文本互动 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闲人嘲讽他的癞头疮,因抵触被打 因争论“畜生”“虫豸”被打 因参与赌钱被打,赢钱后 又失钱自己打自己嘴巴 和王胡较量,失败被打 辱骂“假洋鬼子”为“秃驴”被打 2.过程特点:(1)言语进攻他人或言语反击他人。 (2)饱受皮肉之苦,并伴随着别人对他的言语摧残。
(3)“胜利者”走后,他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同时用言语安抚自己,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性格特征:阿Q受着深重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受到欺凌的时候,他都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把失败当做优胜,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
5
3.调戏小尼姑表明了阿Q欺软怕硬的性格,他把所受的屈辱都怪在小尼姑身上,通过调戏她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
4.(1)产生于愚弱国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屈辱地位,来源于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当中,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国民的心理变态和人性奴化。
(2)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敢正视自己的落后不幸状态的精神的瞒与骗,不仅东方落后的民族中会产生阿Q的“精神胜利法”,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还有个人和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
5.(1)这句话很简短,但把阿Q因受屈辱而愤愤不平,想反抗而缺乏正确认识,最后用精神胜利法来获得自我安慰的个性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2)这句话表现了阿Q内心的无奈。“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们并不怕”,“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社会地位和武力的劣势是明摆着的,但在心理和语言上不能亏着自己。
(3)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吗?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充分表现了他的劣根性。
(4)阿Q近来比较受人尊敬,自己也更高傲些。心里有了几分底气,似乎也就余勇可贾了;有了这来之不易的高傲,当然要呵护。于是便发出了这颇有几分叫板意味的“豪言壮语”。
(5)表明阿Q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在他的意识中,还有性别“优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女人应该排在他的后面,尤其是做尼姑的。在尼姑那里,他可以获得心理平衡。
[迁移运用]
(1)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2)作者抓住孔乙己“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及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