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C(SAS), ∴AB=DE=58米, 故选:B.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 ) A.D.(﹣4,﹣2) B.(2,2) C.(﹣2,2) (2,﹣2) 【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
【解答】解: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3,2),即(2,2),
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2,﹣2), 故选D.
8.对式子2a2﹣4a﹣1进行配方变形,正确的是( )
A.2(a+1)2﹣3 B.D.2(a﹣1)2﹣3 (a﹣1)2﹣ C.2(a﹣1)2﹣1 【考点】配方法的应用.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 【解答】解:2a2﹣4a﹣1, =2(a2﹣2a+1)﹣3, =2(a﹣1)2﹣3. 故选:D.
9.为了举行班级晚会,小张同学准备去商店购买20个乒乓球做道具,并买一些乒乓球拍做奖品.已知乒乓球每个1.5元,球拍每个25元,如果购买金额不超过200元,且买的球拍尽可能多,那么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是( ) A.5 B.6 C.7 D.8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分析】设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为x个,利用购买金额不超过200元得到20×1.5+25x≤200,然后解不等式后求出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即可. 【解答】解:设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为x个, 根据题意得20×1.5+25x≤200, 解得x≤6.8,
所以x的最大整数值为6,
所以小张同学应该买的球拍的个数是6个. 故选B.
10.如图,点A的坐标为(0,1),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以AB为边作等腰Rt△ABC,使∠BAC=90°,设点B的横坐标为x,设点C的纵坐标为y,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第9页(共28页)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可以先证明△ADC和△AOB的关系,即可建立y与x的函数关系,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解:作AD∥x轴,作CD⊥AD于点D,若右图所示,
由已知可得,OB=x,OA=1,∠AOB=90°,∠BAC=90°,AB=AC,点C的纵坐标是y, ∵AD∥x轴,
∴∠DAO+∠AOD=180°, ∴∠DAO=90°,
∴∠OAB+∠BAD=∠BAD+∠DAC=90°, ∴∠OAB=∠DAC, 在△OAB和△DAC中,
,
∴△OAB≌△DAC(AAS), ∴OB=CD, ∴CD=x,
∵点C到x轴的距离为y,点D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A到x的距离1, ∴y=x+1. 故选A.
第10页(共28页)
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分解因式:ab2﹣ac2= a(b+c)(b﹣c)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原式提取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原式=a(b2﹣c2)=a(b+c)(b﹣c), 故答案为:a(b+c)(b﹣c)
12.请你写出一个一次函数,满足条件:①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y=x﹣1(答案不唯一).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首先根据函数经过的象限确定比例系数的符号,然后根据其与y轴的交点确定答案即可.
【解答】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b, ∵经过点(0,﹣1), ∴b=﹣1,
∴解析式为y=x﹣1,
故答案为:y=x﹣1(答案不唯一).
1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72°,这个多边形是 五 边形.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用外角和除以每个外角的度数即可得到边数. 【解答】解:360÷72=5. 故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 故答案为:五.
14.为了解一路段车辆行驶速度的情况,交警统计了该路段上午7:00至9:00来往车辆的
车速(单位:千米/时),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这些车速的众数是 70千米/时 .
第11页(共28页)
【考点】众数;条形统计图.
【分析】根据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70千米/时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70千米/时, 故答案为:70千米/时. 15.《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
译文:“假设有甲乙二人,不知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自己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钱数为50;而甲把自己的钱给乙,则乙的钱数也能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
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可列方程组为 .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根据题意可得,甲的钱+乙的钱的一半=50元,乙的钱+甲所有钱的=50元,据此可列方程组. 【解答】解:设甲持钱为x,乙持钱为y,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故答案为:.
16.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如图,已知△ABC,AB<BC,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BC上取一点P,使得PA+PC=BC.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主要作法如下:
甲同学的作法:如图甲:以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乙同学的作法:如图乙: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丙同学的作法:如图丙:以点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丁同学的作法:如图丁: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则点P就是所求的点.
第12页(共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