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中考实验探究题精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2:21: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实验探究题(中考精选)

1错误!未指定书签。.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采用下列方法。 (1)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①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 C.磷矿粉[Ca3(P04)2]

②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 (“能”或“不能”)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理由是 。

(2)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 ①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的 作用。 ②若提供的气体肥料CO2中混有少量的SO2,为了除去SO2,现设计以下两种方法。 甲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乙方法: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提供资料】I.CO2与NaHCO3不会发生反应。 Ⅱ.SO2+2NaHCO3==Na2SO3+H2O+2CO2 Ⅲ.SO2+2Na0H==NaSO3+H2O

请你利用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

上述 方法(填“甲”或“乙”)可行,理由是 、 2错误!未指定书签。.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马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或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帮助陈超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写一个)

(4)实验室选用B和C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答一种),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军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1)打开图上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错误!未指定书签。.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1)我能用以上仪器名称填空:溶液蒸发、结晶应选用的容器是 ;量取液体药品应选用 ;制取O2、H2和CO2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

(2)用以上仪器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实验步骤是:计算、 和 。

5错误!未指定书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浓度限值(mg·m-3)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0.15 0.50 0.70 从课本上了解到酸雨的危害和成因后,同学们想到:

【提出问题】某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空气中SO2含量应属于几级标准?他们决定去实地测试。出发前,他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①火力发电厂通常用含硫煤为原料发电。 ②SO2能被碘单质(I2)氧化:SO2+I2+2H2O ==H2SO4+2HI。 ③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水反应。 【设计实验】

①在5 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碘水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得到 色的溶液A(淀粉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指示剂);

②将A溶液抽入一支500 mL注射器中;

③抽取待测气体,用胶塞堵住针孔充分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口朝上小心排出余气(不要把溶液排出)。反复抽气振荡,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停止。

【实地测试】来到发电厂附近,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按上述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并同时完成实验。记录抽气次数,准确换算成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SO2的质量。实验数据填入了下表(每次抽气体积为450 mL): 分组 抽气次数/次 甲组 乙组 100 120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SO2含量/mg·m-3 0.53 0.46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和测试数据后发现 (选填“甲组”或“乙组”)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两组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均无问题)。 【探究结论】同学们根据自认为较准确的数据判断,该火力发电厂周围空气中SO2的含量属于 级标准。

【反思与评价】老师在了解同学们的整个探究过程后指出:“因为你们的测试地点和时间单一,所以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不高。“同学们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对的,于是对自己的实地测试方案作出了以下调整: 6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填气体名称)。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编号:

(4)右图为某同学用一支废试管(底部有小破洞)和一些必要的仪器设计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①利用该装置制取CO2时,如果要停止产生气体,如何操作

呢? 。②对比你选择的制取CO2装置,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是: (只需回答一点)。

7错误!未指定书签。.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再想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木条不复燃 实验结论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木条复燃 中加入少量Al2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究 。

8错误!未指定书签。.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若已选用了⑷,⑹,⑾,⑿,还应选用的一种仪器是(填编号): 。

错误!未指定书签。.实验室现有下列药品:盐酸(5%),硫酸(5%);大小相同的镁片、铝片、铁片;铁粉,铝粉。某同学为了比较金属与酸的反应,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从实验开始到反应5分钟,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编号 现象 ① 金属表面立即有大量无色气泡冒出,反应不到5分钟金属已消失 ② ③ 金属表面慢慢有少量无色气铁粉中不断有无色气泡冒出,气泡的量泡冒出,反应 比②中多,溶液逐渐显浅绿色,反应到到5分钟时,铝片还在冒气5分钟时,铁粉还在冒气泡 泡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按镁、铁、铝的顺序减弱。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完善该实验,在下图中填写所需的化学药品;如果合理,可以不填。

9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加热条件下,炭粉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来研究氧化铅(PbO,黄色)和氧化铜分别跟活性炭的反应,各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中考实验探究题精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qi1h25gyw2xzhu2l5d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