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范文毕业论文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0:57: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素之一。因此,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吸引各种交通方式,往往大城市多种交通线路的平面或立体交叉点上形成一个大型的交通换乘枢纽,吸引各方向客流和车流并结合地下公共空间形成城市中的重要节点,这种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客运一体化枢纽,是城市在进行一体化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的核心。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现状分析和经验借鉴,总结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进行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划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枢纽布局强调长远规划。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布局必须考虑到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布局的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与城市的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居民小区的建设结合起来。重视城市发展形态、城市功能,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及强度、公交系统中交通方式构成、公交管理、道路状况、经济环境、商业战略及政治因素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全面考虑。

(2)枢纽建设重视长远设想。枢纽是一项百年大计,枢纽一经建成,再改造起来十分困难,要给枢纽留有较大的余量,使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能够适应多方向、多方式、大规模客流的需要。强调协调、衔接、连续与定量分析。

(3)枢纽管理模式突出改革创新。地铁、公交、出租、停车管理等部分与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协调城市一体化客运枢纽的规划,共同组织客运枢纽的布局与建设。 第四章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4.1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

1、协同效率与整体形态最优化原则

枢纽布设应充分重视枢纽网络的协同效率及其相互关联,考虑城市可能包括的市区、郊区、经济开发区、周边组团以及卫星城镇等交通区位要素,保证枢纽的布设密度适中,分布合理,利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的衔接配合。通过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系统的合理布局,促进动、静态交通的均衡分布,减少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相互干扰,实现道路网络运营最优化。 2、以人为本,实现无缝换乘原则

枢纽的设置应以为人们的出行换乘提供方便为原则,应为乘客提供选择最佳交通路线的机会,以保证交通连续,减少延误,使公共交通乘客以合理的费用获得安全、可靠、便捷的公交服务,减少乘客的出行时间和距离以及换乘次数,满足中转换乘的方便与舒适。 3、个体条件适宜性原则

客运一体化枢纽自身必须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条件标准,主要包括: (1)地理位置

如上所述,客运一体化枢纽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层次中又分为几个类型。其中就层次划分而言,城际客运交通枢纽由于其截取车流,疏导客流的性质,决定其地理位置应处于市区边缘。

(2)预测客流量与客流构成

具备一定的客流强度与较为明显的客流构成差别,证明某节点具备充足的客流与换乘需求,是选择该节点作为一体化枢纽节点的重要量化因素。

(3)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性质以及可扩展性

由于客运一体化枢纽本身需要为换乘与客流集散提供便捷的设施与充足的空间,同时需考虑作为大型客流集散点的配套开发,备选节点周边土地利用情况与可扩展性决定了节点是否具备设施配置的条件及其可行程度。

4、公共交通营运公司受益原则

通过公交线路及站点的优化布局、客流与运能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共交通对私人交通方式客流的吸引力,使经营企业在客运市场的竞争中提高效率,获取更大的利润。

5、与城市发展政策及总体规划协调性原则

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形态特征以及交通发展政策倾向,使得枢纽的布设对客流起到疏解引导的双重作用,在满足出行习惯的同时引导与促进城市交通优化发展的出行方式特点(如在城市边缘枢纽考虑设置停车场,鼓励P+R出乘方式)的形成。同时应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视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紧密依据总体规划对城市的对外交通咽喉的安排(主要体现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等的布设),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性质的划分以及投融资战略的拟定等。

6、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保证布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对备选节点进行功能分层分类与相关特征定性分析描述的同时,结合定量方法,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4.2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发展形态

城市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城市交通走廊的分布,同时直接影响城市出入口的设计,而城市出入口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的重要选点,因而城市发展形态是影响因素之一。

2、城市功能

城市总体规划拟定了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向。城市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应以城市居民工作出行、经济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对外交通的需求为根据。

3、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及强度

城市居民出行调查得到客流量、流向分布、出行结构及各区域中心的客流集散强度等资料,应当作为枢纽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 4、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方式构成

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方式的种类、数量的复杂程度影响换乘客流及交汇点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影响枢纽布设。 5、公共交通的管理

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与管理水平,包括车辆归属、票价、线路类别等对乘客以及枢纽平面布置、规模等都有影响。 6、道路状况

道路网的方式,道路密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长度及比例道路网的发展规划,直接涉及到客运枢纽的选址、规模和布局。 7、经济环境

资金是决策者在决策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投资的多少,效益的大小,现有财务及集资的渠道等,应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再作出适当的选择。 8、商业战略

出于枢纽建设资金回收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枢纽规划建设同时应规划商业开发,因而商业战略的可行性及影响性分析预测也是因素之一。 9、政治因素

保密单位及高级外事部门福晋不宜设置枢纽。因迎宾或其他政治需要,可能对枢纽或与其连接的干道作特殊处理,或对交通组织形式做适当设计调整。

4.3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指标体系

为了对客运一体化枢纽规划方案进行布设,为方案的形成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需要建立布设指标体系,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评价比选也是一个系统性的评价比选,即根据预定系统目的,利用指标对各个层次备选枢纽点进行评

价比选,确定改枢纽点在所有枢纽点中的相对重要度,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选择。 4.3.1 指标建立的原则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布设指标体系,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布设方案的性能,对于最终布设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考虑到综合评价布设的普遍性和一体化枢纽布局方案的特殊性,应以使居民“出行便捷、连续、舒适”为最终目标,在建立布设指标体系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由于一体化枢纽布设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单一因素指标只能从某一侧面反映系统的某种性能,而不能反映系统的整体特点和效益。因此布设指标体系应力求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出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而且还要反映系统的动态变化,并能体现出系统的发展趋势。 2、科学性原则

具体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充分认识、研究系统的科学基础上,既有定量分析指标,又有定性分析指标:既有宏观指标,又有微观指标。做到定量和定性、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3、可操作性原则

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指标体系并不是越庞大越好,要考虑指标的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要易于处理,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4、可比性原则

在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时,必须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影响,合理选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保证各种方案下指标的可比性。 5、层次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根据所研究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将指标分类,这样才能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晰,便于使用。 6、独立性原则

为了降低信息的冗余度,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应力求保持相对独立性。

4.3.2 指标的指代意义和计算方法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要结合地铁规划、公交站场规划、公路主枢纽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它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深化、客流分析预测、环境保护规划、建设时机分析和用地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范文毕业论文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qnz25u1nv0wk4t3v4f03ibqw7s1xb00tfx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