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虞美人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2:50: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虞美人》导学案

学习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

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关于李煜:

1.李煜,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他能诗文、善书画,洞晓音律,尤以词闻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其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传三年后,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其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默写学过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 。 , , , 。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 ,盛于 ,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 ”或 “ ”。 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 、 和 三种,58字以内为 ,59—90字为 ,91字以上为 。词按风格可分为 和 , 代表词人有 , 代表词人有 。

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默写《垓下歌》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

1.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2 .王国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 四、相关连接:

月亮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传达出了怎样的意境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探究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1

5.诗歌前六句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背诵全词。

3.收集一些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具体可感的诗句。(每组不少于两句,不得重复)

6.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关键词,修辞手法)

7.全词的写作主旨?

【训练案】

【课外延伸】

1.讨论;这首词和李煜同时所作的另一首《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情感?又分别

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课时训练

2

虞美人 导学案答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7.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8.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三、拓展延伸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7.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3

搜索更多关于: 虞美人导学案 的文档
虞美人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qpxa10fu51od1e2lz3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