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301 课程代码:02362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护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 一、单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D)。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C.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D.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E.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2.导致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疾病发生的诱因 E.疾病发生的外因
3.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C)。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4.下列可引起低钾血症的是(D)。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大量输注库存血 C.严重组织损伤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醛固酮合成减少
5.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C)。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6.静脉血分流人动脉可造成(D)。 A.血液性缺氧 B.缺血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乏氧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
1
7.下述不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B)。 A.白细胞介素-1 B.5一羟色胺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细胞介素-6
8.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可将应激分为(C)。
A.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 B.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C.躯体应激和心理应激 D.早期应激和晚期应激 E.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9.下列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是(D)。 A.严重组织损伤 B.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血小板激活 D.血液高凝状态 E.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10.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A)。 A.感染性疾病 B.严重创伤 C.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D.氧中毒 E.自身免疫性疾病
11.下列可加重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条件是(D)。 A.低温 B.低压 C.低pH D.高钙 E.低钙
12.左心衰竭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是(B)。 A.下肢水肿 B.呼吸困难 C.肝肿大 D.颈静脉怒张 E.胃肠功能障碍
13.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无代偿意义的变化是(C)。 A.心率加快 B.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C.心脏肌源性扩张 D.心肌向心性肥大 E.心肌离心性肥大
14.限制性通气不足产生的原因是(D)。 A.白喉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呼吸肌活动障碍
2
E.喉头水肿
15.肝功能不全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与下列哪种激素灭活减弱有关(B)。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E.甲状旁腺激素
16.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指(B)。 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 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 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1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出现(B)。
A.血磷升高,血钙升高 B.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C.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D.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E.血磷正常,血钙升高
18.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B)。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组织因子大量人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X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19.下列不属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特征的是(E)。 A.肥胖 B.高血糖 C.高血压 D.高三酰甘油血症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20.下列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无关的细胞因子是(B)。 A.瘦素 B.干扰素 C.脂联素 D.抵抗素 E.肿瘤坏死因子吨
二、名词解释(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
3
三、简答题(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 27.简述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形成水肿的机制。 参考答案:
28.简述频繁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 参考答案:
4
29.简述休克缺血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参考答案:
30.简述慢性呼吸衰竭引起右心肥大及衰竭的机制。 参考答案:
(1)肺动脉高压:肺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血液中H+浓度升高,引起肺小动脉收缩, 肺小动脉长期收缩,以及缺氧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肥大和增生,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管腔变窄;
(2)心室舒缩活动受限:呼吸困难时,用力呼气则使胸内压异常增高,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用力吸气则胸内压异常降低,即心脏外面的负压增大,可增加右心收缩的负荷,促使右心衰竭;
(3)心肌受损、心肌负荷加重:缺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降低心肌舒缩功能;长期缺氧导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灶性出血和纤维化;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或病毒、毒素直接损伤心肌。
31.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形成的?简述其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食物中蛋白质中含有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经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被分解为苯乙胺和酪胺。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大量的生物胺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并通过血脑屏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