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一)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医嘱者均需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缝,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痳、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导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1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3、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眼别、术前用药,生化八项,出凝血时间,试验结果、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3)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眼别、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手术前或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
4、输血查对制度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4)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5)抽取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班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
2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提供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实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血袋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二)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护理管理制度,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的进行。
2、交班时,主班护士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和新入院患者,在交班时安排好护理工作。
3、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护理记录,交接物品。做到七不接(患者数不准、病情不清、床铺不洁、患者皮肤不洁、管道不通、各项治疗未完成以及物品数量不符不交接)。
4、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记录及本班的各项工作,处理好用过的物品,为接班者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接班者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
3
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
5、早交班时,由夜班护士报告病情,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听取夜班交班报告。之后由护士长带领日夜班护士共同巡视病房,床边交接病情及病房管理情况。
6、交班内容:
(1)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有行为异常、自杀倾向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
(2)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3)查看特殊体位及低视力患者基础护理完成情况。
(4)查贵重器械和仪器,如:三面镜、房角镜、前置镜的数量、技术状态等,并签全名。
7、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8、其余班次除详细交接班外,均应共同巡视病房,进行床边交接班。 9、交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10、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应按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三)分级护理制度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护理等级医嘱,级别分为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 1、特级护理。
(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的患者,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 (2)护理内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