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中的元件》教学设计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屈海方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标指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任意发挥,而是在师生共同规划的主题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内容《加工表达信息》的拓展和延伸,在本单元第二节内容中的“网页制作”知识点中提到“网页的背景和标志必要时可用Flash等软件制作一些动画来加强效果。”由于目前Flash动画在网络和电视中非常流行,学生对Flash动画也非常感兴趣,动画也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于是我就拓展了《Flash动画》的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对Flash动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具有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欲望强的学习特点。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快。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Flash mx软件操作熟练,掌握了逐帧动画、变形动画、运动动画的制作方法,了解了帧、层、元件等概念。在练习课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了简单的电子贺卡的雏形。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法、讲解法。
4.教学资源
师生共用资源:“顺义区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站。
5.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1)投票的使用(本节课之前使用的)
在开设Flash课程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是否对Flash动画感兴趣,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开设Flash课程。
2)论坛的使用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会向教师询问他在制作动画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预想动画效果如何实现。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所以每节课最后留下几分钟让学生将他们的想法写在论坛中,教师下课后浏览他们的留言,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到每个同学的想法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动画效果。同时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会思考同学的留言进行回帖。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在学生间的交流过程中就已经解决了。
3)“作业”的使用
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将他在本节课中的“杰作”上传到网站中,教师根据作品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同时对于有瑕疵的作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将相应的评语反馈给学生。学生在下次上课的时候登陆到教学平台中就可以查看到自己上节的作业的分数,还能看到教师给予的评语。到目前为止学生一共完成了4个作业,学生只要登陆平台就可以下载他以往的作业察看得分以及还未完成的作业,通过平台的“作业”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4)互动评价的使用
学生根据平台上提供的评价量规不仅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分还可以为其他同学作品进行打分。每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评价作品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提供评价量规。评价结果在学生提交后就可展示出来,同学在本节课中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认可情况。
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分析,学会策划和编辑元件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②掌握可以将逐帧动画、变形动画、运动动画等制作动画的方法应用到元件的创作中。
③掌握元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对实例调整大小,修改颜色值等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决制作电子贺卡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策划和编辑作品中的元件。
②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实践,学会元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模仿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激发求知欲望。
②在欣赏优秀作品过程中,创设了美的情境,拓展思考模式并从中享受美带来的乐趣。
③通过制作各种主题的电子贺卡,体验用动画形式策划信息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对元件的策划和编辑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