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EICU常用护理技术(2014.12修订版)
九 吸痰术
【操作流程】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 素质要求 准备用物 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带手套吸痰管,吸痰盘治疗巾内盛有盖无菌治疗碗2个(一个为盛无菌生理盐水的试吸液、一个为盛无菌生理盐水的冲管液)、无菌纱布、弯盘、污物桶、床栏上系一无菌试管,速干抹手液1瓶,听诊器,必要时备拉舌钳、压舌板、张口器、多用电插板。 评估病人 查对床头牌,呼唤病人名字,向病人解释吸痰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病人: 1.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吸氧流量。 2.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部位及粘稠度。 3.患者口鼻粘膜是否正常,有无鼻中隔弯曲, 义齿。 环境: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摆体位
以患者舒适及方便操作为目的,头偏向操作者并略向后仰,颌下放置一弯盘。 核对,解释 试吸 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调节负压(成人40.0~53.3Kpa),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取出无菌手套,带于右手,并用右手执起吸痰管尾端接与左手吸引管上,右手执吸痰管前端吸取少许试吸液,湿润管前端并查看吸力。 17
广东省中医院EICU常用护理技术(2014.12修订版)
吸痰前应加大氧流量,增加氧气吸入。 1.经鼻腔吸痰(颅脑损伤病人禁用):在病人吸气时,将吸痰管轻柔的插入鼻腔,并由后鼻道插入经咽喉部到达气道,吸痰前,放松T形管侧孔,待吸痰管插入气管一定深度时,立即按闭侧孔即可吸痰。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并左右旋转,以吸净痰液。防止固定一处或上下提插吸引而损伤粘膜。 2.经口腔吸痰:吸痰管由口腔颊部插至咽喉部,病人受异物刺激后咳嗽,乘病人吸气时插入深部,步骤同经鼻将痰液吸出。 3.昏迷及舌后坠的病人可置入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必要时应用开口器及压舌板。 吸痰 观察 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末梢氧饱和度是否上升,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痰的性质、量及颜色。 吸痰后 用冲管液冲洗吸痰管及连接管,以防痰液粘附堵塞。手套翻转包裹用后吸痰管置于污物桶内,关闭吸引器开关,延长管置于床旁无菌试管内,高浓度给氧1-2min,清洁病人面部,整理用物,摆好患者体位。用快干抹手液抹手。 记录 痰液性质、量及吸痰时间。 【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敏捷,注意吸痰顺序,吸引时,从深至浅,
已抽出的吸痰管不能重复插入吸引,吸过口鼻腔的痰管不可再吸气管插管。 2. 吸痰的同时要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面色、呼吸情况。
3. 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
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4. 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5. 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不可过粗,吸痰管外径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1/2,防
止负压过大出现肺泡萎缩。
6. 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损坏机器。
18
广东省中医院EICU常用护理技术(2014.12修订版)
十 胸腔闭式引流术
【操作步骤】
1. 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X线胸片、CT及超声检查等协助定位。 2.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
3. 用物准备:胸腔穿刺包、消毒液、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无菌手套、直径合
适的引流管、水封瓶、外用生理盐水。水封瓶内注入适量外用生理盐水,水封瓶长管浸入水中3~4 cm,连接好管道。
4. 患者半卧位,气胸引流位置选在第2~3肋间锁骨中线,引流液体选在第7~8肋间
腋中线。
5. 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
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试验性抽吸,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6.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血管钳交逐层分离直达胸腔,然后用血管钳沿长轴夹
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在胸内3cm左右。 7.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水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cm,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
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一般水柱波动在4~6 cm。
8. 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9.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症状有无缓解、穿刺口有无出血、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
做好记录。 【操作流程】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水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cm,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一般水柱波动在4~6 cm。 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试验性抽吸,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患者半卧位,气胸引流位置选在第2~3肋间锁骨中线,引流液体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 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X线胸片、CT及超声检查等协助定位。 用物准备:胸腔穿刺包、消毒液、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无菌手套、直径合适的引流管、水封瓶、外用生理盐水。水封瓶内注入适量外用生理盐水,水封瓶长管浸入水中3~4 cm,连接好管道。 19
广东省中医院EICU常用护理技术(2014.12修订版)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症状有无缓解、穿刺口有无出血、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做好记录。 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注意事项】 1. 2. 3. 4. 5.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 严格检查水封瓶内有无缝隙,各衔接处连接牢固程度,防止漏气脱滑。 水封瓶如有破损,应立即用长血管钳夹闭引流管更换新的水封瓶 为确保引流通畅,防止引流堵塞,定期以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
搬运病人前,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在病床上以利搬运。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