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对文中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C.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D.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艺:古代时,官家学校要求在校学生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孝廉”。 C.阳嘉:汉顺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即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成就,重点详写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
B.本文作为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叙述线索非常清楚。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同时兼用了说明。
C.张衡精于天文,擅长机械,也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但在政治漩涡中也有祸福难料的苦闷。
D.张衡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与俗人交往,通过创作《二京赋》,对当时社会上过度奢侈的风气,进行了直接的抨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5分)
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分) (二)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B.“声声慢”属于词牌名,词牌名通常和词的题目是有紧密的关系。
C.本首词和她的另一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她人生不同时期的刻画。
D.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 15.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结合全词看,对“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字应如何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 《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2)《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廉颇典故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 __ __ _ , __ ______ __ __?
(3)《念奴娇 百年光景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从容和曹军的惨败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19题。
他以积极 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 。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 ,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 。
17.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18. 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 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 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 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19.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关怀备至 B. 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 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关怀备至 D. 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20. 下面是某中学校园广播站播出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在语言表述上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5分)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卞周年,学校团委拟举办一次以“历史的选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命令全校同学每人都要撰写一篇征文,用我们的笔墨赞美党的悠久历史,发扬本人在党的教育下茁壮成长的经历,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左右。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佳作将在校刊《新芽》上发表。各班稿件收齐后由专人呈送到校团委,截止曰期:5月30日。 (1) ___ __ __改为______ ________ (2) ___ __ __改为______ ________ (3) ___ __ __改为______ ________ (4) _ __ __ __改为______ _______ (5)___ __ __改为______ ________
21.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6分) 桑 树 桑叶 蚕
塘泥 鱼 塘 桑蚕立体养殖图
蚕沙
四、写作(60分) 22、写作表达(60分)
伴随着互联的普及应用,新词不断涌现,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入侵随之加剧,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了络语言时代。“丧文化”是最近上流行的热词,人们对其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对者和赞同者各执一词,其中也不乏持“存在即合理”的宽容者。对“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诸如此类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你怎么看呢?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A(作者自己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含义,不属于哲人习气) 2.D(无中生有)
3.A(批判糊涂人,活在当下,乐生。) (蒙田《热爱生命》)
4.C ( 解析:A杀死了;B不是自传体,不是第一人称;D自己不要想说什么)
5.①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老人对大鱼“被咬食”的痛惜和无奈②对“被咬得不成样子”的大鱼的同情③对捕获大鱼的后悔④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6. 没有被打垮。①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巨大的困难,老人明知这是一场不可赢的战争,但是他始终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②老人虽然没有带回鱼,但是带回了更伟大的尊严。③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但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他自己,他的精神得到了永生。(6分)。
(海明威《老人与海》)
7.【答案】B 题中,A项的“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的说法不准确,材料二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项的“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的说法无中生有。D项的“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8.【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A项的“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的说法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C项,“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的说法不准确,《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引子,不是全篇的事例。D项,“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络直播”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9.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