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创伤急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等事业的飞速发展,骨折创伤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威胁到人民身心健康,对高素质中医骨伤科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有着重要地位,中医骨伤学生,需要学习《中医伤科学》、《骨科手术学》、《中医骨病学》等多门临床专业课程。《创伤急救学》为专业课程的临床的重要补充。通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骨科创伤重症急救的基本理论及骨伤科的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从事骨伤临床急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热爱中医骨伤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遵守医学伦理,为患者的隐私保密,在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尽可能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承受紧张繁忙的临床工作。
2.知识目标:《创伤急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门临床课,本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骨伤类专业《创伤急救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为临床骨伤班同学临床重要一门课程。本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伤急救的概述,急救基本组织与设备,常用急救措施,创伤内脏合并症;第二部分,分颅脑、脊髓、胸部、腹部、会阴部等内伤损伤,以及手、周围血管、神经创伤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急救治疗措施。通过该课程事学生掌握急救常用急救措施,对骨科常见危急重症进行诊断和和救治。
3.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骨伤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2)方法能力:逐步掌握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西医的客观化科学研究方法,在认知理念
和研究方法上互相交叉渗透,由此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掌握根据临床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中、西医各自不同的临床优势和特点,病证结合,取长补短,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临床中需应达到将来的临床中面对危重症处事不惊、从容处理的必备能力。通过学习,模拟应急,学会沟通和协调能力,认真工作态度等。骨科创伤重症急救(创伤急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创伤的诊断水平和急救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学习创伤后人体生理、病理的反应,学习各种急救措施;掌握各种常见创伤的诊断、治疗, 培养面对危重症、从容面对、诊治得当的未来临床骨科医生;难点是颅脑创伤的分类、手部创伤的处理。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第十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伤急救学本身内容多,新进展、新技术涌现迅速,而课时相对较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重点、要点、难点讲解,同时注意补充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学中既要适当补充本学科疾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又要避免“喧宾夺主”,避免过多增加新学说、新论点内容。
1.可采用提问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首先,将要讲授的临床急救病例,模拟现场的发生、发展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基础和诊断学知识,提出应该完善的辅助检查,作出初步诊断,提出急救治疗措施。学生这样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自信心、自尊心可得以加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可锻炼他们的理解、综合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根据教学要求制作教学课件。课件界面力求简洁、清晰,文字排列有序,内容简明扼要。既要避免教材的翻版,将大段书本文字罗列其中;又不能仅列标题形似大纲;有条件应尽量多添加一些临床实际图象、表格,既能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易理解,更好的表述讲课内容,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通过解答学生寻医问药、兴趣爱好、考研、就业、选修第二专业等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应尽义务、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问题。
4.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辅导、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处处注重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良好的学风、思路、道德风范展示给学生,要同时传授书本知识以外的良好的医德医风规范,这些对学生今后为人、做事、业务能力的发挥及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的提高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6、加强临床实践,重视课间见习和临床技能实训。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创伤急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章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创伤急救概述 第二章 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各种急救措施 第四章 创伤后内脏合并症 第五章 颅脑损伤 第六章 脊髓创伤 第七章 胸部创伤 第八章 腹部创伤 第九章 骨盆和会阴部创伤 第十章 手部创伤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创伤 第十二章 周围神经创伤 合计 讲授 1 2 3 3 1.5 1.5 1.5 1.5 3 3 3 3 36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实验 实践 2 2 2 2 2 1 1 12 指导 自学 小计 1 2 5 3 1.5 3.5 3.5 1.5 5 5 4 4 48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课件、、案例教学法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籍
1. 王岩 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第12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1
2.胥少汀、葛宝丰 徐印坎 主编.实用骨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王亦璁 姜保国 主编. 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危杰 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2版.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 网络资源
丁香园(www.dxy.com) 医脉通(i.medilive.cn) 医学论坛网(www.cmt.com.cn)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七)考核与评价
课程期末总成绩的构成: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 1、课程过程性考核: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及课后练习;学生评价;临床见习等指标的评价。
(1)考勤:占20%。 (2)课后作业:占15%。 (3)课堂测验:占20%。 (4)学生自评。占30%。 (5)学生互评:占15%。 2、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创伤急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创伤急救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伤的定义、院前创伤程度评分;熟悉创伤分类、急救及处置原则;掌握现场急救要点、熟练掌握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创伤的定义及类型及急救组织工作的程序、手术原则。
2.重点内容: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伤员转送中的注意事项尤其脊柱及骨折的搬运;开放性创伤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3.难点内容:开放性创伤局部伤口的处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述、多媒体
第二章 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正常水、电解质平衡生理规律;熟危重病人的监测指标;掌握损伤后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失衡诊断;熟练掌握损伤后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失衡治疗。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创伤后水、电解质失衡及创伤病人的监测。 2.重点内容: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失衡临床表现。 3.难点内容: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失衡诊断及治疗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述、多媒体
第三章 各种急救措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种急救措施;熟悉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掌握胸腔穿刺与闭式引流术、输血与输液;熟练掌握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摩术。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操作。 1.2 动静脉切开的位置及操作。 1.3心脏按摩术的目的及操作。 1.4胸腔穿刺术的部位及操作。
1.5输血与输液的目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2.重点内容:
2.1动静脉切开的位置及操作。 2.2胸外按摩术的操作。 2.3胸腔穿刺术的部位及操作。 2.4输血与输液的目的。 3.难点内容: 输血及输液的反应。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述、多媒体及模拟操作
第四章 创伤后全身并发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创伤后全身性并发症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相关知识;熟悉应激性溃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的预防;掌握创伤后感染和挤压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治疗。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1创伤性休克。 1.2脂肪栓塞综合征。 1.3挤压综合征
1.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5血栓性疾病 1.6应急性溃疡。
1.7创伤后感染,包括化脓性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 2.重点内容:
2.1创伤性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