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该小型人工系统属于庭院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者和劳动者的投入和产出。(2)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1)庭院 分解者 劳动者 (2)D
2.(2014·重庆高考)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右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易错探因——概念不清
只有准确理解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才能对此小题准确解答。整体性原理强调的是既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生态效益),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
解析:(1)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在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中原有的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物种数。图示t1→t3阶段,植物物种数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的建设和园林景观的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答案:(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 (2)整体性(系统论)
[学情考情·了然于胸]
一、明考情·知能力——找准努力方向 考查知识 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对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实例等考查能力 的记忆。 2.分析综合能力:生态工程往往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二、记要点·背术语——汇总本节重点
1.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基础是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的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整体性原理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和自然构成复合系统;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基础是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以及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5.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是指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统一。
(2)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6.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则
(1)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2)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积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强大自我恢复力,节省投资。 (3)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有限,不能认为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发达国家“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课下达标检测] 一、基础题点练
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
解析:选C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应用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
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解析:选A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3.(2019·徐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解析:选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我国南方多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减少污染的产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中,错误的是( ) 选项 A 有关实例 沼气工程建设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C D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前面造林,后面砍树 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选D 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树”的原因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没有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违反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5.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生物氧化塘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C.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 D.图中藻类和细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选C 流经生物氧化塘的总能量是藻类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与污水中含有的能量;生物氧化塘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由图中的“可沉固体”和“溶解性可降物质在O2的参与下被细菌分解”等信息可知:图中体现了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两种消除污染的途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之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生存,图中的藻类和细菌虽然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但分开后,都能独立生存,因此二者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
6.(2019·厦门期末)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