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渴望与他人交流,生理上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进入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有80%的学生心理素质较稳定,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和老师沟通。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10%左右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甚至个别的还有耍“小皇帝”脾气的。 只要恰当引导,他们都能够与人交流共同探讨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情况,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强化课堂秩序成为必然。课堂上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基础薄弱,消极对待美术课堂练习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难度,丰富作业形式,督促他们完成练习。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明确了雕塑的概念和版画的分类。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强化了对雕塑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重点学习了赏析传统风格雕塑的方法。通过观察比
较,理解传统雕塑的表现形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书学会描述、分析、感悟、评价的四步赏析法。观察老师的赏析过程,加深理解,增强了学生自主赏析中国传统雕塑作品的能力。在赏析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所选雕塑作品,完成老师提供的表格,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知识总结能力,以及美术的核心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课作品图片的选择有很强的时代性。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并和古希腊的雕塑作品相比较,强化了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行成有极大帮助。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技法上都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古代雕塑作品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民俗雕塑。古代雕塑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经商周至秦汉、隋唐达到高峰。本课教材选用的作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唐的陶俑和纪念性雕塑,以及佛教雕塑。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和成就非常重要。
秦汉时期中国雕塑艺术高度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事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以体型的巨大、数量之众多、形象之逼真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体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合、一匡天下”的威武之势。汉代的厚葬风引发了动物佣、人物佣等众多雕塑作品的产生,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西汉名将霍去病陵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洁概括,于浑厚中显示出雄劲的力之美,令观者感到汉代艺术的雄浑博大之气。《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的浮雕,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脉相
承,体现了中国雕塑高超的写实技艺。佛教雕塑方面,教材介绍的篇幅较大,包括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石窟雕塑、四川乐山大佛,以及于20世纪早期流失国外的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坐像,这几尊雕像分别塑造了大乘佛教中修行最高的三种神,均是中国佛教雕塑中的名作。
教学重点分析
了解中国传统雕塑作品的主要成就,重要作品和主要特点,学会描述作品、分析作品、解读作品、评价作品的雕塑作品四步赏析法。 教学难点分析
灵活运用所学雕塑作品四步赏析法,自主赏析所遇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学习测评
本课学生的课堂练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某一件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赏析,并以填表的方式记录,以发言讲述的形式呈现。对赏析成果的测评,主要运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小组长的发言,讲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发言方对作品的赏析是否全面,对作品的解析是否有深度。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名作的分析鉴赏,表扬学生的赏析成果,纠正讲述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并做补充讲述。
雕塑作品欣赏学习单
看——描述作品 (材料、动态、造型、 色彩、你的感受等) 想——分析作品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悟——解读作品 (解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 主题与意义等) 评——评价作品 (你认为作品如何)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欣赏舞蹈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效果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四步赏析法的传授与引导是本课的重点。在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讲述,多角度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四步赏析法。在描述阶段启发学生多角度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分析作品制作方法阶段,鼓励学生对残缺作品细致观察,大胆推理,及时总结。在感悟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学的历史知道和读过的文献资料,科学推理猜测,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在评价作品阶段通过名人的评价,身边老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启发学生大胆多角度对作品讲述自己的感受评价,教学效果好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助欣赏环节的展示阶段可以看出,学生
掌握的程度不错。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发言的同学老师应该多多给予关注,不同角度,降低难度鼓励孩子们发言,参与讨论活动。从学生对《维纳斯雕像》和敦煌莫高窟第四十五窟彩塑菩萨像的对比欣赏可以看出孩子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细致感悟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达到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资多元化文化的态度的教学目的。
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
课标分析
新版的美术课程标准中阐述“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欣赏评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经典作品的赏析,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雕塑,雕塑的表现材料、表现技法及其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种类,重要作品,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欣赏雕塑作品的方法步骤,能够独立用所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