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考典题回顾
例1 (2010·上海卷)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下图以鸡蛋加工的两种方式为例,类比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比较两图可见,“新加工方式”的新颖独创表现在( )
A.引起鸡蛋性质的变化 B.全盘否定原有加工方式 C.创造出新的加工程序
D.把握煮熟生鸡蛋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材料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时比较图示的变化,把握关键信息“新颖独创表现”,A、B表述错误,不符合材料,D项不符合关键信息要求。
例2 (2010·福建卷)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
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 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为材料类说明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与哲学中创新的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农民技能的提高,又推动了农民增收。可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发展,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例3 (2010·浙江卷)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
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作为组合选择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创新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中国经过原始创新等形成了高铁技术体系,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扬弃”的过程,中国步入高铁时代表明了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错误,④材料不体现。
例4 (2010·全国卷Ⅰ)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
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比较、判断、辨别能力。新价值的创造并未改变秋叶和陶罐的属性。②错误。材料反映观念创新改变事物关系提升事物价值的问题,与④无关。选A。
思维互动启迪
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 辩证法的要求 考点归纳
考点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