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12: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

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

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B.枢密院 D.军机处

A.三省制 C.内阁制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故可以排除三省制,而枢密院是负责军务的机

构,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始设立。

2.《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

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答案 B

解析 “(清政府的代表们)……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表明清政府并未致力维护国家主权,A项错误;“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表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项正确;C、D

两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故①正确;辛

2019年

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故②正确;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故③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实际上是一系列妥协的产物,包括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妥协,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之间的妥协,中央

与各州之间的妥协,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4.《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

进”模式以( )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涉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更多的是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

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

5.(2010·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期,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

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答案 C

解析 题干表述的是文化交流,考查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A项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是一个推动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B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客观因素。D项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是错误的,中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遭到美国侵略后才开

2019年

始学习西方。C项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从主观方面阐述了由日本向中国学习变为中

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6.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

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

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

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

2019年

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答案 (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社会和谐思想。 (2)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出。

影响:开展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起步。

(3)原因: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研究中国时政以加深对中国认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

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结合所学分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第二小问内涵,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分析,可得出民本思想、社会和谐思想,以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科举制。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并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近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四中外综合串讲第14讲中外知识的关联视角(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se5f5q4o32teb88j4i568ub00wtn2005y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