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15: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名15岁的中学生,后向家属勒索赎金150万。

法官提示:提高鉴别能力。不要盲目地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音像制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手段和情节。

3、刘某交友不慎被判刑:16岁的刘某初中未毕业就辍学混迹于社会,父母离异对之管教较少,他在一群社会朋友和“哥们”、“兄弟”那里得到“畸形的温暖和帮助”,学到了残忍与大胆,多次伙同其他同案犯实施盗窃、抢劫,作恶多端而成为社会的害虫,最终被绳之以法。

法官提示:谨慎交往朋友。未成年人要谨慎交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4、房山地区绑架案:某中学生在学校中多次向同学吹嘘自己家中有钱,生活条件好,遂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未成年犯罪分子将被害人绑架到一山洞中,跺下手指向家属勒索钱财,犯罪手段极其残忍。

法官提示:切莫虚荣攀比。未成年人要克服虚荣、攀比心理,说话要谨慎,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火车站绑架案:石家庄无业人员商某和女孩李某是同学,双方在校期间谈上恋爱,后女方为了不影响学业提出中止恋爱关系,并转到北京一中专学校就读。商某追至北京,在北京火车站强行将李某绑架带回石家庄。

法官提示:杜绝过早恋爱。未成年人要杜绝早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要过早谈情说爱,影响到双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马某专门尾随抢劫小学生案:北京某单位工人马某专门尾随脖子上挂钥匙的小学生,当小学生独自一人拿钥匙开门进家的时候,马某趁机突袭,大肆实施抢劫,共作案50余起,引起社会公愤。

法官提示:增强防范意识。中小学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单独回家的孩子,在进家门前要注意观察,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独自在家的孩子,不要随便打开家门;在放学路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7、小学生机智斗歹徒:在海淀区蓝旗营一过街天桥上,一名小学生被一伙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拦路抢劫,小学生身单力薄,遂把书包给了犯罪嫌疑人。后该名小学生马上返回学校报告老师,老师追出两里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法官提示:掌握自救本领。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然后求助于成年人,不要蛮干,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8、某初三女生被强奸致精神病案:初三女生王某长得非常漂亮,是学校的校花。三名社会闲散人员谎称让王某帮忙找人,将王某的自行车和书包拿走,骗王某到街心花园取车,后三被告人将王某轮奸。王某被轮奸后精神失常。

法官提示:谨防上当受骗。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 9、刘某猥亵案:刘某是同性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以给糖吃,买玩具等条件引诱刚放学的小学生,将多名男童猥亵,并致一人死亡。

法官提示: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要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

10、门头沟区一起聚众斗殴案:陈某等人因为琐事发生殴斗,随即纠集自己的铁哥们、未成年人许某某、杜某某等人参与殴斗,将人打死。三人均受到法律制裁。

法官提示:远离江湖习气。要克服不辩是非,不分对错,不计后果的哥们义气心理,更不要盲从。

自我保护八要领

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青少年应该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其中重要的有8条:

1、记住可依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帮助。

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7、遭到坏人绑架、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要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反击。如果坏人过于凶狠,一般不要与其硬拼,这时要镇静、机智地与之周旋,以寻找机会脱身并报警。

8、遭遇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时,及时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二、活动设计方式。

1、“拍案说法”:

活动目的: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报导也屡见报端。通过这一活动,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感受未成年人受国家的特殊保护,通过体验更加热爱法律。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并进一步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活动方式:

可以在每节课之前进行,也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完全让学生自己来组织。 活动步骤:

步骤一:全班同学可以单独,也可以以自愿组织的形式组成不同的小队,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方式,去寻找有关未成年人受侵害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并制作成各种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步骤二:在新课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案例。 步骤三: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简短思考,并简单谈谈自己从这个案例所得到的教育和启示。

2、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1、课前准备: (1)提供诉讼典型案例

可以为前面提供的材料中的被虐女童母亲节状告父母,也可以是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

案例。

(2)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如适用什么诉讼程序、涉及的有关法律根据、诉讼请求的根据、辩驳对方的证据等)。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3、本活动后的总结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如审判长的审判手记、原告胜诉的依据、被告败诉的教训、辩护律师的作用和辩护依据等)。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如对法律的理解,对诉讼程序的理解,参加旁听的体会,对诉讼参与人表现的评价等)。

由老师归纳同学意见,对此次活动作出一分为二的具体总结。

3、社会调查

调查题目:社会撑起保护伞——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了解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步骤一

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有明确的调查项目,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此次活动。第一组调查当地(或者本市)的影剧院、公园、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出售门票是否对中小学生优惠;第二组走访当地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了解这里为未成年人提供哪些教育活动,了解其设备、场所是否安全等状况;第三组调查当地图书和音像市场,了解对未成年人有益或者有害的图书、音像制品的状况;第四组调查当地的游戏厅,看其是否有“非节假日未成年人谢绝入内”的告示,调查中小学生进游戏厅的情况。

步骤二

具体准备。各小组商量具体办法,征得家长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条件,制订安全措施。 步骤三

利用课余时间,分头调查。记录、汇总本组调查情况,由组长整理出向全班同学汇报的提纲。

步骤四

各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社会上对未成年人成长有利的各种资源; 如何避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国家制定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的社会保护有什么意义。 步骤五

综合全班同学的调查情况,由班委会整理出简明的调查报告,尤其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将调查报告报送校长,报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搜索更多关于: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 的文档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sf971q2he4bptb11x4w7g2499ip7300mom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