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悬浮在水中 D.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2.由两种密度之比为ρA:ρB=3:2的材料制成的小球A和B.其质量之比mA:mB=4:3,其外观体积比为VA:VB=3:2:则下列有关小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小球可能都是空心 B.A,B两小球中,A球肯定是空心 C.A.B两小球中,B球肯定是空心的 D.A.B两小球中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C.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D.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
B.此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C.蜡烛燃烧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D.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需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5.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 C.一直向西移动 ( )
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D.一直向东移动
6.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再经过红色玻璃射到白屏D上,则射到D上的光的颜色是
A.白光 B.红光 C.黄光 D.蓝光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8.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 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 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
9.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0.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液化现象 B.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C.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
D.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
11.某金属块,质量为158g,体积为20cm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_____kg/m3。 12.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长。
(1)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可选用_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睛,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_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度。
14.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等量的、表面积相同的水,小明加热其中一块玻璃板,如图所示,观察两板变干的快慢。小明探究的问是: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是否有关。
15.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
16.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兴凯湖旅游,在高速公路路口,他看到如图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100”表示的意思是_____,在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兴凯湖,最快需要_____h。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的质量为0.1千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0.6千克,若将0.4千克的另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倒入此瓶时恰好装满。求: ①该瓶的容积;
②这种无色透明液体的密度。
18.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乙最快可用多少小时到达南宁? 四、实验题
19.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____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则铝块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①②,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图乙是用图甲凸透镜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像,根据成像特点可知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想要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图象,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一段距离,此时像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15cm的位置上,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5cm的位置上,此时像与物同侧,得到一个_____、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1.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22.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是_____℃;
(2)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93.5 2 95.5 3 97 4 97.5 5 98 6 98 7 98 … … 温度/℃ 9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那么,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 (3)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_____。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__。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5)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确点在用光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现象。 (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