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桃花源记、核舟记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0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 ),名( ),字( ),自号( ),后人称为( )是我国( )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饮酒》、《 》、《 》、《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

二、字词句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 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寻 病终后遂 无问津 者

三、通假字 1、 便要还家:

四、古今异义词

1、交通 2、妻子 3、无论 4、不足 5、鲜美 6、绝境

五、一词多义

1、 舍:(1)便舍船: (2)屋舍俨然: 2、寻:(1)寻向所至: (2)寻病终:

3、志:(1)寻向所志: (2)处处志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 (2)不足为外人道也:

5、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属予作文以寄之: (3)召令徒属,徒属皆曰: (4)神情与苏黄不属: (5)属引凄异:

1

6、若 (1)仿佛若有光: 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门庭若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若有作奸犯科:

7、乃:(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遂:(1)遂于外人间隔: (2)遂迷,不复得路:

9、及:(1)及郡下,诣太守: 及鲁肃过浔阳: 及日中则如盘盂: (2)徐公何能及君也: 六、同义词

1、(1)悉如外人(2)并怡然自乐(3)咸来问讯(4)皆出酒食 2、(1)缘溪行(2)便扶向路 七、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2、复前行:

八、重要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遂迷,不复得路

九、课文理解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 第三部分( 自然段): 2、整体把握

全文以 为线索,描写了从 、 到 、然后再 而不得的经过,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作者虚构了这么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 ,是他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十、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2、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3、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 4、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的形成与经过(桃花源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2

十一、课文理解

1、 第2段文字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 ? 2、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4、 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6、“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说说理由.

7、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十四.(09广东省)(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 ;(3) 。(3分)

五.(2008吉林省)(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答:

3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答: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 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江天一传(节选)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6.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 。(1分)

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答:

8.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答:

八.(08长春)(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答:

八年级第五单元的知识归类《核舟记》 一、作者 , (朝)。

二、记:文体,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结晶的科学小品文 。 三、思路:

第一部分(1): 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分两层: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第二层(5): 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总结、评价。

四、中心:本文详细介绍了核舟的各个部分,表现了王致远的雕刻技艺的精湛。 五、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4

搜索更多关于: 桃花源记、核舟记复习 的文档
桃花源记、核舟记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sqks1nmnp6ehs64cpf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