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良心出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25: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饮料、冷饮要节制,争取有个好牙齿。 同学们,要记牢, 食品安全最重要, 最重要!!

第五课时:

雷雨天应注意什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雷电形成原因和危害。

2、通过大家讨论、经验共享,知道雷雨天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3、增加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听雷声磁带,引出话题。

1、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见过打雷和闪电吗?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雨形成的原因,建议教师提问。 1、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2、教师简单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想一想,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教师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说

⑴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⑵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⑶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第六课时: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了解安全用点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教学难点:触电事故的发生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用电器,电的使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由于使用不当,电业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点到来的危害有哪些?(学生回答:火灾、触电)

展示火灾图片,并解析:这是2007年12月12日温州某大厦发生的特大火灾现场,21个人这次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提问:谁知道这场火灾的原因?学生回答:电灯短路。教师解释具体原因:大厦一楼的一家花店的照明灯短路,导致电线发出火花引燃旁边的包装纸,迅速蔓延引发的这次灾难。就是这么一盏小小的电灯,剥夺了21条生命,可想而知,用电不当回带来怎样的灾难。这是电间接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点还会对人类生命造成直接危害——触电。触电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新知学习 (一)安全电流与电压

体验:1、用手连接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体验病谈谈感受。(没有感觉)换成两节的电池组重新体验。(没有感觉)没有感觉是不是代表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是,有电流,但电流很弱。)较弱的电流对人体没有伤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有益处。 2、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的正负极靠近舌头,体验并谈谈感受。(有麻的感觉)麻说明有电流通过舌头,这是不是触电? (不

是)

出示电流值与相应人体反应的表格: 100~200微安

对人体无害,医院电疗时能治病 1毫安 麻的感觉

1触电感觉,但人可挣脱

超过30毫安感到剧痛,神经麻木,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100毫安

短时间内使人心跳停止

触电: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结论:极小的电流(100-200微安)可以治病。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二、)触电事故

人怎样会发生触电事故呢?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动力电压380伏,它们是低电压,但远远超过了安全电压,所以不注意安全,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提问:小鸟停在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小鸟的双脚站在同一根电线上,且两只脚的距离非常小,两脚之间的电压很小,通过身体的电流不足以使鸟触电。

为了避免触电,我们不能接触带电的物体。但是电压很高时,一旦靠近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出示高压危险的符号。高压线和高压设备附近都有这样一个标志,典雅可以达到几千伏甚至几十千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全册(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sr7p9ty2v3qhtz4wh2h1h1yk7phhy00sli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