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本课题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理念,以《新标准》为指导,进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注重教师“教”的研究和学生“学”的探讨,最终形成了“5+1”新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我校课题组2014年9月参加了“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这一年来课题组工作进展情况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汇报,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调研,做好学情分析,狠抓培训,夯实高效课堂理念 我们学校是市42所实施课改——高效课堂的实验基地校之一,在2013年学校在初中部进行了试点,进过一年的实验,在授课模式、学法指导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在接到课题立项书后,成立了本课题组研究的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由慕校长担任课题组领导,我们课题组在初中各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在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间认真做好调研。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其内容有:
①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②学生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③对本课题开展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对2014年的高一学生,我们课题组组织开展了《中学生厌学情况调查与研究》的调查,仅一个班的调查中发现68.9﹪的学生认为学习很辛苦,78.8﹪的学生认为学习失败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老师不讲不会老师讲了就明白,可是真真自己动笔时又感觉无从下手,在做作业习惯方面,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同学只有2位,其余都是先做作业遇到问题再看笔记本、课本或者请教其他人帮忙,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也只有4位,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全班只有8位同学,多数学生不太愿意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合作交流。找准造成学生学习的低效的真真原因就是学生比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就得要进行课堂改革,即实施高效课堂。课题组成员进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人员分工。
(2)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全员培训(2014年3月,初一、初二全体教师去山西太谷参加高效课堂观摩培训活动,6月10日-20日,高三教师赴山西泽州参加高效课堂观摩活动。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各级培训共计264人次。今年暑假,我校作为市42所高效课堂基地校之一,120名教师参加了由市原州区主办,《教师报》专家一行亲自就高效课堂如何操作进行了培训指导,效果很好。我校专门邀请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来我校对全校老师就如何开展高效课堂进行培训,(2)2014年8月23日,我校邀请市教研室主任慕英就高效课堂如何操作,给全校教研组长和集备组长做了一次
生动的指导和培训。河北清河县挥公中学校长张海晨一行专家来校指导,二是校内交流,骨干教师搞讲座,作报告进行培训,三是自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每人一份关于《教师报》以及由学校自编的《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课改微信平台。
二、以研促教,做好导学案的编写,狠抓落实,注重高效课堂设计流程
1、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预习、自研、自探”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也就是先学后教,自学前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预习、自研、自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遵循“学案导学”的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发展理念,编制好导学案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导学案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南针、路线图,方向盘!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都由导学案牵引。因此,重视集备组对导学案的编制,加强集备组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加大对导学案的检查力度,要求现有个案,在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使导学案清晰、明了、实用。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个学习能力。
2、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课堂。在课堂上,采用“五步三查”模式,落实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体验过程,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课堂中注重高效课
堂的操作流程,形成适合我校高效课堂的“5+1”课堂模式,“1”就是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自习、下午自习、尤其要利用好晚自习进行自研自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5”就是课堂中“五步三查” 简述:第一步,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2、课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3、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面向每一位学生施教育,也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高效课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则要抓好小组建设,只有这样才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何谓学习小组,所谓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习小组就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旨在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程度、层次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组织。 (2)学习小组建设的地位和意义。(3)学习小组的划分。 (4) 小组内
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5) 学习小组长选拔的基本标准。(6) 学习小组长的作用。(7) 小组长的培训。(8) 小组长对组员管理。(9) 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三、课题组目前所取得成果
一年多来,在区教研室、市教研室及学习领导及专家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课题组人员的艰苦努力,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课题研究中,构建了新的高效课堂学习的生态链 在课题研究研究中,我们根据活动发展论、活动教学论和教学主体论,构建了课堂活动学习教学模式。
1、构建了高效课堂的“1+5”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从低效甚至负效——到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1)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学高效和学习高效二者呈正相关,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高效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规律,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心智得到更大的发展。(2)课堂上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我们感觉到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课堂是教师助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助学的责任是教师的,学习的责任是学生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引领者、指导者、学习的激励者和助学者角色。学生应充当知识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交流活动的合作者的角色。(3)怎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是把学生的学习权利交给学生,把学习过程和体验过程还给学。该学生做的必须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是一种善良的剥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