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二者之间的粘结力 B、二者的线膨胀系数相近
C、混凝土对钢筋的防锈作用 D、钢筋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
33、为了减小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 D )。 A、加大构件尺寸 B、增大水泥用量 C、减小荷载值 D、改善构件的养护条件
34、计算荷载在标准组合下梁的变形,应取活荷载的( A )。 A、标准值 B、设计值 C、准永久值 D、频遇值
35、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经历了3个阶段,其中( C )是进行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的依据。
A、Ⅰa阶段 B、Ⅱa阶段 C、Ⅲa阶段 D、Ⅱ阶段 36、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提高混凝土强度 B、提高钢筋强度 C、增加截面高度 D、增加截面宽度
37、梁有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三种形式,它们的破坏性质分别为( B )。 A、三者都属于塑性破坏 B、前者属于塑性破坏,后两者属于脆性破坏 C、三者均属于脆性破坏 D、前者属于脆性破坏,后两者属于塑性破坏 38、梁有斜压、剪压、斜拉三种剪切破坏形式,其破坏分别为( D )。 A、均属于脆性破坏 B、剪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其他两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C、均属于延性破坏 D、斜拉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其他两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39、对于仅配箍筋的梁,在荷载形式及配筋率 不变时,提高受剪承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 )。
A、增大截面高度 B、增大箍筋强度
C、增大截面宽度 D、增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
40、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大、小偏心受压的根本区别是( A )。 A、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B、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C、偏心距的大小 D、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值 41、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发生受拉破坏的条件是( D )。
A、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B、偏心距较大且受拉一侧钢筋不太多 C、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过多 D、偏心距较小且受拉一侧钢筋偏少 42、对砌体结构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以及弹性方案的判别因素是( C )。 A、砌体的材料和强度 B、砌体的高厚比
C、屋盖、楼盖的类别与横墙的刚度及间距
D、屋盖、楼盖的类别与横墙的间距,和横墙本身条件无关
4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根据( C )破坏状态建立的? A、斜拉破坏 B、斜压破坏 C、剪压破坏 D、锚固破坏
44、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B )。 A、均提高很多 B、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C、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均提高不多 45、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为( C )。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46、一般来讲,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 B )。 A、低 B、高 C、相等;
47、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用主要是( C )。 A、抵抗剪力 B、约束核心混凝土 C、形成钢筋骨架,约束纵筋,防止压曲外凸 4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D )。 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4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B )。
A、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5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定义的裂缝宽度是指:( B )。 A、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B、受拉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C、构件底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D、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
51、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的主要目的是( B )。 A、提高承载力
B、提高抗裂度和刚度,发挥材料性能 C、节省受力钢筋用量 D、仅仅是节省混凝土的用量
52、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好足够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増设( B )来抵抗剪力。
A、纵筋 B、鸭筋 C、浮筋 D、.架立钢筋
53、柱间支撑应设置在( C )。 A、厂房的两端 B、任意两柱间 C、伸缩缝区段中部 D、沉降缝区段中部
54、厂房结构中吊车梁主要承受的荷载是( C )。 A、吊车竖向荷载 B、吊车横向荷载 C、吊车竖向荷载和吊车横向荷载 55、(B )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有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的应用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
A、框架 B、剪力墙 C、框架-剪力墙 D、框架-筒体
相关推荐: